摩根斯坦利經濟師稱中國正為糾正全球失衡而努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9日 10:38 世華財訊 | |||||||||
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指出,中國將帶領國家從以出口和投資為主導的增長模式,向通過穩健消費支持成長的平衡經濟結構轉型,中國也將給全球經濟的重大失衡狀況帶來深遠的影響-即降低亞洲的過度儲蓄水平及其對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龐大需求。 據新華社5月29日報道,摩根斯坦利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撰文指出,中國正向世界發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一個至關重要的調整已在進行中,它將帶領國家
負責經濟發展的中國領導人已經明確承認舊的資源策略-把大量的國內儲蓄資源循環投放在出口和投資上以實現增長-已不再有效了。他們充分認識到維持現狀不變的潛在風險:中國繼續過度地依賴出口和投資,對外將觸發更多的貿易矛盾,而對內則促使產能過剩和通貨收縮。目前的出口和投資活動約占中國GDP的75%、并以每年近30%的速度持續增長,這必須放緩下來。 中國領導層明白只有提高內部消費,才能保住國家的改革和增長勢頭。好消息是調整已經正在進行,而壞的消息則是這條路將不容易走。最重要的是,他們把GDP增長目標從過去25年的平均9.5%調低至7.5%,這反映出他們已認識到在新增消費支持到位之前,來自出口和投資的增長動力將可能減退。 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率先針對向消費傾斜的新政策做出詳細闡述。他強調要提高中國家庭經濟安全感的重要性,包括擴大對貧窮農戶的收入補貼和建立一個較強的、覆蓋社會保障、農村醫療衛生和教育的安全網。馬凱指出,要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并選擇若干城市開展服務業體制改革與創新試點。新政策的目標是降低持續阻礙消費的預防性儲蓄。去年,中國私人消費僅占中國GDP的50.7%,大大低于世界大部分主要經濟體65%的標準水平。 馬凱還指出,中國的投資建設將出現大的變動以配合消費者,并改進中國的消費素質。這意味著對消費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涉及分銷與運輸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這同時預示了從低工資出口行業轉向提高收入、進行土地價格改革以推動房屋消費、以及加強對有害產品的執法力度以提高消費者信心。 全球化的大趨勢不會逆轉。正當大部分投資者認定持續上升的商品需求已創造了一個價格不虞有跌的"超級商品周期"之際,放緩的增長速度將減低中國對石油和鋼鐵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鑒于中國必須根據入世協議在未來三年向外商開放零售交易市場,向消費服務業傾斜意味著批發、零售、船務和電子商務活動的巨大潛在機遇。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勢必將價值鏈從軟產品(食品、衣服)推高至硬產品(電腦、家電)的層次。 中國鼓勵國民消費的政策將有助于減低外貿順差和日趨緊張的反華貿易壓力,較高的消費應能提升國民的進口需求和增強購買力意愿。不過,不容回避的是:高速增長有助于舒緩國企改革導致大量工人下崗帶來的痛苦,而由于創造職位速度放緩而引起的任何不穩定局面,或將可能減低政府落實增長減速的意愿。 目前正是關鍵時刻。中國在其經濟發展的早期便朝著創建正常消費市場的方向邁進-在考慮放棄出口主導模式上,步伐遠快于日本和韓國。所以,在華盛頓還未認識到自己角色(調控美國消費)的時候,北京正盡本份為糾正嚴峻的全球失衡-亞洲過高的儲蓄率和美國的過度消費-出一份力。然而,隨著中國把儲蓄轉化為消費,此間可用于填補美國資金缺口的盈余將會減少-增加了美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美國應停止責難中國并且重新考量自身的消費習慣。 (程笛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