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外匯 > 正文
 

光大證券專家認為加快匯率升值能遏制信貸猛增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6日 15:25 世華財訊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指出,信貸過快增長的根本原因是外匯占款激增導致的流動性過多;而最近銀行資本充足率約束松動,更進一步強化了信貸和貨幣過快增長的勢頭,需要加快人民幣升值才能解決流動性過多,從而遏制信貸猛增。

  據中國證券報5月16日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再次強化了市場對“寬貨幣、寬信貸”格局的判斷。

  面對依舊高位徘徊的數據,央行下一步調控何去何從,對此,專家們認為,加快匯率升值和增強機制靈活性,才是抑制信貸猛增等經濟問題的“釜底抽薪”之策。

  4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0.96萬億元,同比增長15.5%,比2005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前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58億元,占到央行全年2.5萬億元信貸調控目標的63%。

  國泰君安研究員林朝輝認為,4月份信貸數據有一點非可比性,這是因為,在國務院提出要嚴控信貸過快增長后,各

商業銀行預料到央行可能會采取緊縮信貸的措施,因此趕緊放貸,爭取在政策出臺前與央行可能的政策相反的做法,所以4月份數據沒有收斂反而擴大了。4月份的數據沒有受到升息的影響,央行緊縮性的政策可能會在今后產生影響,但是效果還有待觀察。

  由于4月份的數據沒有受到加息的影響,林朝暉判斷,央行還要繼續觀察5月和6月份的數據,才會做出是否進一步推出調控組合拳的舉動。

  為此,林朝暉判斷,由于5-6月可能還是央行的觀察期,因此寬貨幣、寬信貸的局面上半年依然會持續,但下半年則存在很多變數。這因為,由于銀行信貸是宏觀經濟體系中最重要的指標,銀行信貸的增長意味著經濟的擴張,對此,央行肯定會采取相應政策來控制信貸。因為目前單靠提高貸款利率27個基點的調控稍顯溫和。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認為,各商業銀行的規律是一、二季度多放,后兩個季度陸續收縮,因此對目前的信貸增速不需要擔心。

  王松奇表示,面對貨幣供應持續過快增長局面,央行曾考慮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但最后出臺了提高貸款利率。他判斷,央行不會進一步提高存款利率。這是因為,央行為保

人民幣匯率穩定,就要使人民幣與美元保持3個百分點左右的利差。這樣看,短期不會出現升息。

  對于目前信貸依然過快增長的勢頭,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指出,信貸過快增長的根本原因是外匯占款激增導致的流動性過多;而最近以來銀行資本充足率約束松動,更進一步強化了信貸和貨幣過快增長的這種勢頭。

  高善文認為,控制信貸增長最終還要靠提高準備金率和匯率加快升值。其中,匯率加快升值是“釜底抽薪”的政策,能從根子上徹底解決流動性過多問題;而提高準備金率僅是“揚湯止沸”,只能短期解決流動性問題。

  高善文指出,如果人民幣匯率不加快升值,一個很大的后果就是資產價格的全面重估,這種可能性他在2月底提出來,而且從過去半個多月的情況來看,資產全面重估確實在發生,而且勢頭很猛烈。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而且不排除以泡沫的形式最終收場的可能性。

  高善文指出,過剩的貨幣并不必然導致資產重估,也可能體現為在實體經濟上總需求過于旺盛從而產生嚴重的通貨膨脹。但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層面上,過剩的貨幣主要體現為資產重估,這是因為:由于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實體經濟出現很大的通貨膨脹可能性不大,而隨著產能過剩問題的逐步暴露,和盈利在企業間的分配并不平衡,企業對未來盈利不太樂觀,所以企業定期存款大量增長,M2和M1背離,貨幣才會流向資產市場,形成資產價格的重估,F在從房地產、

股票等資產價格來看,重估勢頭已非常猛烈。這種勢頭會不會發展成為泡沫、后果如何等需要關注。

  人民幣需要升值到什么程度才能解決流動性過多?對于這個問題,高善文認為,按照現在每年3-4%的速度很難解決問題,人民幣匯率水平需要升值10-20%之間,如果人民幣每年加大波動幅度,年升值6-7%,經過兩三年,匯率水平會逐漸到位。為此,需要央行更多地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不過高善文也指出,如果在短期內無法實現加快匯率升值,短期內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動存款準備金、窗口指導和行政措施。

  (吳耀明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