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外匯 > 正文
 

美未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 人民幣有望重拾升勢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2日 11:21 世華財訊

  美國財政部未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這可能更有益于美國實現人民幣走強的愿望。

  綜合外電5月12日報道,美國財政部(Treasury Department)周三(10日)未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很多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表示,北京對此作出的反應可能是恢復人民幣的穩步攀升。上個月人民幣的升勢嘎然而止。

  盡管在經濟過熱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可能符合中國的最佳利益,但倘若美國財政部周三作出相反的決定,從政治角度講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就未必有這么大了。雖然中國領導人不是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但仍面臨公眾的壓力,他們并不希望被視為對美國趨炎附勢。

  中國央行周四(11日)拒絕就美國的決定置評。但從近幾周外匯市場的走勢來看,北京在匯率政策上一直按兵不動,等待美國財政部的決定。

  針對美國財政部的決定,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一貫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及地區和世界經濟、金融穩定出發,確定適合中國國情的

匯率制度。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還重申,中方在匯率制度改革方面已邁出了重要的步伐。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完善
人民幣匯率
機制,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的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穩定。

  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的直接結果不過是美國政府與北京展開正式談判。不過這可能同時促使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報復性法案,國會議員們一直指責中國通過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推動中國的出口。去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2,020億美元的創紀錄水平,導致兩國緊張關系進一步加劇。

  盡管中國政府已表示力爭實現匯率市場化,但目前為止人民幣與美元匯率仍然緊密掛鉤,人民幣的波動受央行所控。

  雖然未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美國財政部在中國問題上的措辭卻越發強硬。一位官員周四在中國表示,“我們并不認為有什么技術原因會導致中國無法向更靈活的匯率機制邁進。”

  這位美國官員也提到了中國近幾年在完善外匯市場基礎設施方面取得的進展。他說,中國企業現在可以對沖外匯風險,銀行間同業外匯交易的引入使得市場的流動性大大增強。

  近幾周,在圍繞美國財政部報告的不確定因素的籠罩下,人民幣市場走勢平淡。之前人民幣匯率曾穩步盤升,令很多市場人士預計今年將升值3%-4%。不過到4月份升勢停止,此后一直徘徊在1美元對人民幣8元的重要心理關口之下。周四,人民幣持平于1美元兌8.0042元。

  鑒于財政部本次報告塵埃落定,人民幣的波動可能重新活躍起來。匯豐(HSBC)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如果人民幣在未來幾個交易日突破1美元兌8元關口并重拾升勢,我們絲毫不會感到意外。

  但經濟學家們表示,如果

人民幣升值,將主要是為了順應國內發展的需要,而非屈從于美國的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易憲容表示,“中國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基本上將按照自己的步伐去走。

  高盛(Goldman Sachs)的中國經濟學家梁紅稱,雖然美國財政部的決定為中國提供了更多的喘息空間,但為了給過熱的經濟降溫,中國急需將人民幣升值。本幣貶值將鼓勵出口,并促使海外投資者基于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投入大量的投資及投機資金,從而刺激經濟膨脹。

  梁紅說,4月份以來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貶值了3%,為經濟帶來了更多泡沫。有鑒于此,部分經濟學家預計政府將加快人民幣升值速度。

  瑞銀(UB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稱,一次性的5%左右的升值是有可能的,之后可能還會穩步攀升。

  有跡象顯示大量資金的涌入已給中國帶來問題。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四公布,4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較上年同期僅增長1.9%,顯著低于3月份折合成年率2.5%的增幅。有些失控的銀行貸款正在激發制造行業的投資熱潮,在產能充沛的情況下,生產商越來越難以提價。

  上述美國財政部官員解釋稱,美國政府并不想讓中國在一夜間將人民幣大幅升值。政府有一個“現實的”預期,他說。“我們很實際,我們并不希望中國在短期甚至中期內變成澳大利亞或新西蘭那樣的市場”。兩者均為自由外匯市場。

  他說,美國希望中國采取更為靈活的匯率制度,美國政府并沒有堅稱人民幣幣值被低估。他說,財政部反對有關“中國的外匯制度是導致全球貿易失衡的罪魁禍首的說法。”

  事實上,即便某些經濟學家預計中國將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他們基本上認為這一舉動將是循序漸進的。鮮有人預計中國會像某些美國政客期待的那樣將人民幣一次性大幅升值。事實上,經濟學家們在人民幣重估本身能否收窄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的問題上仍有分歧,不過部分經濟學家指出,人民幣走強將引發亞洲貨幣的廣泛升值,從而改善美國在對亞洲地區的貿易逆差。

  (孫海琴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