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稱美元下跌打擊亞洲股市 經濟前景穩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5日 10:56 世華財訊 | |||||||||
24日受G7聲明拖累而大幅下跌的美元打擊了亞洲股市,但分析師和投資者認為該地區的經濟前景仍穩固。 綜合外電4月25日報道,周一(24日),美元匯率走低引發了亞洲股市的一輪拋盤,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經濟的強勢受到了部分人士的質疑。然而,即便亞洲貨幣走強對出口形成了威脅,特別是對美國出口更是如此,總體而言,分析師和投資者對該地區前景仍然信心
紐約匯市早盤,美元兌日圓報114.94日圓,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16.91日圓。在日本維持接近零利率的情況下,日圓兌美元仍然創下3個月高點。 與此同時,韓圓再創8年新高,泰銖距6年高點近在咫尺,盧比徘徊在21個月高點附近。 周末的七大工業國(Group of Seven, 簡稱G7)會議結束后亞洲匯市首先開盤,美元呈現巨大跌幅。會上,G7財政部長敦促新興經濟體加大匯率制度的靈活性,將矛頭直指中國。美國也聲稱,中國通過嚴格的外匯管制人為壓低了出口價格,使得出口獲得提振。 G7發表聲明稱,存在大額經常項目盈余的國家,特別是中國,有必要加大匯率制度的靈活性。G7包括日本、德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法國和美國。 受此聲明以及隨后的美元回落影響,亞洲股市大幅回落。日經指數下跌2.8%,韓國、香港和雅加達股市分別跌1.4%、1.2%和1.1%。亞洲經濟體普遍依賴出口。 去年夏天,中國政府略微放寬了對人民幣匯率的控制,當即將人民幣升值2.1%,并允許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在相對較窄的區間內波動。但自此以后人民幣僅升值1%左右,引起了美國國會的強烈不滿,他們呼吁政府向中國施加更多壓力。 在中國政府內部,對中國經濟增長過快的擔憂再次浮出水面,已有人開始擔心經濟出現“硬著陸”。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增幅已經超過10%,一些分析師預計中國政府將采取再次重估人民幣等更強有力的措施來抑制經濟過熱,盡管政府一再重申在重估人民幣方面不會草率行事。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上周預計,人民幣兌美元今年將升值5%。 亞洲貨幣走強是否會抑制對美出口?會打擊一度受匯率推動的股市嗎? 很多人并不這樣認為。首先,亞洲國家對美出口的放緩可能會因對中國出口增長而得到彌補。亞洲兩大出口經濟體韓國和臺灣,其對中國的出口均高于對美出口。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的新興市場投資經理馬克?麥比烏斯(Mark Mobius)說,即便對亞洲國家而言美國這個市場放緩,中國從周邊國家的進口也將起到緩沖作用。與此同時,麥比烏斯還特別看好亞洲的能源企業和知名消費品企業。 其他人士也對這一觀點表示贊同,他們指出,亞洲貨幣走強是經濟穩健增長的反映。 “亞洲貨幣走強是因為全球經濟增長強勁,”美林(Merrill Lynch)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邦德(T.J. Bond)稱,“而我們之所以能夠處于這種狀態,是因為亞洲經濟表現良好。” 其次,美國和歐洲機構投資者正在蜂擁涌入亞洲,在經濟強勁增長的情況下,亞洲股市的估值雖有所上升但仍然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為投資者帶來了絕佳機會。 麥比烏斯稱,資金的涌入還將繼續,并為股市帶來長期推動力。 與此同時,外匯投資者還對亞洲各國是否允許其貨幣兌美元突然上漲持懷疑態度。Merk Hard外匯基金的經理阿克塞爾?默克(Axel Merk)稱,亞洲仍然過于依賴對美貿易,絕不希望本國貨幣兌美元出現大幅波動,”默克建議在當前情況下不要追漲亞洲貨幣。 港幣等部分亞洲貨幣直接與美元掛鉤,而其他政府則通過提高或降低利率以及其他多種手段對匯率施加影響。 日圓是一個變數,GaveKal Research駐香港的皮埃爾?加夫(Pierre Gave)稱。日圓兌美元的上漲將對所謂的結轉交易構成威脅。在結轉交易中,投資者借入利率幾乎為零的日圓,購買美國國債,將利率差收入囊中。這些投資者向日本銀行償還日圓時,日圓的下跌會讓他們收益豐厚。 日圓走高加大了結轉交易的成本,如果日圓進一步反彈,“很多投資者將遭受打擊,”加夫說。他表示,日圓的升幅超過5%就會迫使投資者解除結轉交易。他補充說,日圓升值時,在與日本競爭美國出口市場的其他亞洲國家,股市將受到提振,因為日本出口商的出口成本將上升,在美國消費者看來吸引力將減弱。 加夫稱,周一亞洲股市全線下挫表明,另一種力量正在發揮作用:借入日圓進行結轉交易的投資者可能正在賣出資產,包括賣出在其他亞洲國家的股票,盡快償還貸款。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