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6項外匯政策有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7日 16:31 世華財訊 | |||||||||
分析文章指出,央行14日宣布的六項外匯管理政策調整,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從長遠將有利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據上海證券報4月17日報道,分析文章指出,中國人民銀行14日宣布的六項外匯管理政策調整,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使人民幣向可兌換貨幣又邁進了一大步,從長遠看將有利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文章指出,此次調整進一步放松了外匯收入和支出的限制,有助于更好滿足境內機構及個人持有、使用和投資外匯的需求,拓寬匯率形成的市場供求基礎,因此,這也是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重要配套舉措。隨著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逐漸深化,市場扭曲逐漸減少,過去被壓抑的外匯需求逐步釋放出來,必將對現有外匯供求格局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如果堅持定式思維,忽視制度環境變化,對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判斷就很可能失之毫厘、謬之千里。 1996年底,我國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完全可兌換。但是,為區分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交易,我國仍堅持真實性審核,要求企業和個人經常項目用匯必須提供相關單據或證明,由銀行或外匯局核查真實性以后才可以辦理購付匯手續。這導致憑證要求繁瑣、手續比較繁雜,一定程度抑制了相關的用匯需求甚至影響了上游相關交易。 文章認為,本次政策調整,通過簡化購付匯憑證和手續,實行年度購匯總額管理等,淡化了真實性審核要求,將大大便利服務貿易和個人因私用匯。例如,法規不明確的服務貿易售付匯,過去分三檔進行管理:5萬美元以下的直接在銀行柜臺辦理,5-10萬美元之間的在當地外匯局核查真實性,10萬美元以上的還要報總局審核。現在改為,10萬以下的直接在銀行辦,10萬以上的在當地外匯局辦,不用再跑總局了。 而且,長期困擾企業的服務貿易用匯需提供稅務憑證的問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企業和個人相關用匯免提交稅務憑證的限額分別由1000和500美元提高到了5萬和5000美元。 再如,過去,盡管個人可在銀行直接買匯的指導性限額較高,但要求提供的憑證也較多,所以有些人寧可去黑市買匯或者朋友間相互調劑也不愿去銀行。而現在,一年中,個人無須提供任何憑證,就可在銀行購匯2萬美元;超過2萬美元的用匯也無須跑外匯局,持相關證明材料,經銀行核實后直接購匯。相信,此舉將有利于吸引個人到銀行購匯。 另外,過去企業開戶都要到外匯局事前核準。實行新政策后,企業只要一次性在外匯局辦理基本信息登記以后,就可以直接去銀行辦理開戶手續和核定賬戶限額。而且,過去外匯賬戶限額的核定只單項參考外匯收入,現在則將收入與支出加總起來一并考慮,并允許進口提前購匯存入賬戶,這有利于進一步增強進出口企業資金運用的靈活性。 文章指出,我國目前已經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實現人民幣完全可兌換剩余的主要任務是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資本管制的存在影響了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有效配置,且不利于分散風險。尤其是“寬進嚴出”的管理,還在當前經常項目盈余較大的情況下,導致了跨境資本流動對國際收支調節的市場機制缺失,成為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體制性障礙。 這次資本項目外匯管理政策的調整,是進一步拓寬資本流出的渠道,開通一條新的外匯資金流出途徑。其中,銀行和保險機構是在現有允許用自有外匯理財或投資的基礎上,擴大到允許購匯。而證券類機構雖然還只是限于募集境內機構和個人的自有外匯資金進行對外組合證券投資,但畢竟開通了一條新的資金流出途徑,算是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由于上述對外投資渠道都是通過機構進行的,且均有額度控制,因此風險是基本可控的,不會釀成資金大進大出的風險。 由于在起步階段,購匯額度或者總投資額度可能不會太大,所以不能期望這些措施短期內對于緩解國內外匯供大于求的狀況,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發揮太大的作用。這些政策實施更現實的積極意義在于,一方面,境內金融機構通過拓展和開辦這些業務,進一步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在實戰中不斷鍛煉和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境內機構和個人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這些業務,可以更好地分散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再者,在國內本外幣資金都相對過剩的情況下,通過增加投資品種,降低因過多資金追逐境內有限投資機會所可能誘發的境內金融市場泡沫化的風險。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