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和中日韓考慮通過集中管理外匯儲備加強貨幣和金融穩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4日 17:28 世華財訊 | |||||||||
[世華財訊]東盟和中日韓等13個國家開始探索合作開發和利用各國外匯儲備的可能,希望可以藉此加強亞洲地區的貨幣和金融穩定。 綜合外電4月4日報道,第10屆東南亞國家聯盟(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簡稱:東盟)和中日韓財政部長會議的一份文件顯示,通過集中開發利用各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資源,該集團希望能夠解決目前所面臨的融資資金不確定性問題,同時解決
東盟成員國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該集團將就集中利用各國外匯儲備的兩種可能做出決定。 其一是達成類似于1973年創立的歐洲貨幣合作基金(the European Monetary Cooperation Fund)這樣的安排,該基金的初衷是實現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成員國貨幣匯率的穩定。該基金匯集了歐共體各成員國的外匯儲備,在需要時為成員國提供短期融資和短期信貸安排,而各中央銀行則受托負責外匯儲備的管理。 另一個方案則是各國在認購基礎上向基金出資,基金交由獨立的第三方進行管理。 為此組建的一個專門小組將在下月于印度召開的東盟和中日韓三國財政部長會議上把上述兩個方案的研究結果提交大會討論。 東盟和中日韓會議于2000年建立了地區性貨幣互換機制,即所謂的“清邁倡議”(Chiang Mai initiative),希望為各國政府提供更多資金保障,以抵御類似于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針對亞洲貨幣的投機活動。 但這一貨幣互換機制也有著一些先天的不足,如資金來源的不確定等。 上述文件表示,“清邁倡議”只是一種過渡性、缺乏實際資金投入的貨幣互換安排機制,在這種機制下,各國可能出于對信用的擔憂或其他原因而不愿出借、或不愿全額出借所需資金。 此外,在這一機制下,急需資金支持的一國在啟動貨幣互換機制時需要與多國進行協商,這可能造成時機上的延誤。 最新提議的外匯儲備動用方案則是建立在一個多邊框架的基礎上,相對于雙邊互換機制,這一方案將需要三個甚至更多國家參與。 新框架的建立絕非是要取代國際性金融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地區經濟遭遇危機時作為資金供應方的角色,其目的是發揮相得益彰的作用。 截至今年3月,“清邁倡議”機制下的雙邊互換協議規模已經達到715億美元,其中涉及八個國家的16份貨幣互換協議。 近年來,由于亞洲經濟實現快速增長,各國外匯儲備也隨之上升,因此,自“清邁倡議”提出至今,還沒有哪個國家利用這一框架融取短期資金。 (賈寶紅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