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外匯滾動新聞 > 正文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美聯儲在消除貨幣政策適應性方面取得"巨大進展" (更新二)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6日 02:36 世華財訊

  注:本次更新出現在文章第七段至文末

  [世華財訊]美聯儲主席伯南克15日表示,美聯儲在消除政策適應性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但稱強勁的需求可能導致物價上行風險。

  綜合外電2月15日報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主席本
?伯南克(Ben Bernanke)15日表示,消除政策適應性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但另一方面,強勁的需求將可能導致物價面臨上行壓力。

  伯南克對美國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他對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的委員們表示,最新公布的就業和消費支出數據顯示,經濟仍在增長的軌道上。

  盡管長期通貨膨脹預期顯然得到了“有力控制”,這是好消息,但伯南克同時在事先準備好的證詞中警告稱,隨著總體需求顯現出強勁的動能,產值將可能會偏離可持續性軌道,從而最終將導致通貨膨脹率在缺少抵消性貨幣政策的情況下進一步面臨上行壓力。

  半年一次的國會作證備受關注,不僅是因為這是伯南克在2月1日就任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以來的首次公開講話,而且也是因為證詞不是個別委員的觀點,而是代表整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一致觀點。

  證詞包括聯邦儲備委員會對美國經濟主要趨勢的預期。聯邦儲備委員會預計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3.5%左右,處于先前聯邦儲備委員會的預期區間3.25%-3.5%的高端。預計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3%-3.5%。

  聯邦儲備委員會還預計潛在通貨膨脹率(按照核心個人消費支出計算),今年約為2%,處于其適度區間的高端。央行還預計2007年通貨膨脹率將在1.75%-2%區間內。

  2004年中以來,Fed已連續14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至4.5%。華爾街分析師預計,在3月27日至28日的將由伯南克首次主持的FOMC會議上,Fed將再次加息25個基點。對于此后Fed是維持4.75%的利率不變、還是進一步將利率提高至5%或5%以上,市場預期存在分歧。

  事實上,FOMC最近于1月31日發布的政策聲明表示,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政策緊縮。上述措辭較12月聲明緩和許多,Fed當時表示,仍需進一步有節制地緊縮貨幣政策。

  伯南克表示,他同意Fed 1月發布的會后聲明。

  分析師表示,FOMC措辭的變化給了伯南克以更大的靈活性,說明貨幣政策將越來越倚重于未來將發布的經濟數據。下次會議前,Fed還有逾6周的經濟數據需要消化。

  最新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Fed可能需要更激進些。美國1月失業率跌至4.7%的近5年低點,上月零售額增長2.3%表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本季度增長速度可能高于5%,遠高于在不引發惡性通貨膨脹前提下3.25%至3.5%的增長上限。

  FOMC 1月聲明同時表示,資源利用率可能增加以及

能源價格的居高不下有可能增加通貨膨脹壓力。

  伯南克15日重申了上述觀點,他表示,當前美國經濟的資源利用率水平似乎相對較高。

  然而伯南克補充說,經濟中并不是所有的風險都與通貨膨脹有關,他以

房地產和能源價格的下行風險為例對此加以說明。

  雖然伯南克預計房地產市場可能溫和走軟,但他稱,美國房地產市場前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Fed將繼續對該行業加以密切關注。伯南克表示,物業套現貸款增長放緩可能導致個人儲蓄增加、消費下降,且幅度均超出當前的預期。

  伯南克表示,能源價格上漲可能給非能源商品和服務消費帶來負面影響。

  2005年,美國個人儲蓄率下降至數十年來低點,伯南克表示,他預計儲蓄率將從最近低位上升。

  伯南克樂觀地認為,商業投資的增加可能會抵消房地產市場回軟的影響,他稱,總體來講,有利的商業環境應會推動資本投資繼續增長。

  伯南克同時對上年官方短期利率上升、長期利率幾乎沒有變動的現象進行了評論。伯南克將此歸因于更具前瞻性的因素,如低通貨膨脹預期,及相對于投資而言全球儲蓄的過剩。

  伯南克承諾,將以前任Fed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政策思路維持政策的連續性。

  (孫海琴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