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匯市信息 > 正文
 

美聯儲11月1日會議紀要顯示仍擔心通貨膨脹風險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3日 05:33 世華財訊

  美聯儲11月1日會議紀要顯示,通貨膨脹上行風險仍是貨幣政策決策者們的主要擔憂,決策者們在這次會議上仍認為颶風對整體經濟影響不大。

  綜合外電11月22日報道,通貨膨脹風險仍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貨幣政策決策者們上次開會時的主要擔憂因素,因為Fed對能源價格上揚的廣泛價格效應把握不大。

  22日公布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1月1日會議的紀要顯示,Fed決策者們當時仍對能源產品成本高企表示擔憂,盡管汽油價格當時已有所回落。

  這份會議紀要顯示,盡管與會者們注意到核心通貨膨脹和勞動力成本方面近期出現的有利數據,但通貨膨脹可能抬頭仍是主要擔憂。

  FOMC稱,同生產率持續強勁提高相比,工資增長仍較溫和,核心通貨膨脹因素仍不成氣候,但對企業和家庭的調查顯示,

能源價格高企已開始帶動較廣泛的通貨膨脹。能源和石油產品價格夏季的較大累積漲幅將傳導至核心消費者價格。

  這份會議紀要稱,總之,與會者們仍對通貨膨脹壓力增加心存憂慮。

  FOMC稱,調查顯示短期通貨膨脹預期明顯上升,不過美國國債收益率體現出來的較長期通貨膨脹預期仍較低。

  會議紀要稱,較長期的通貨膨脹預期仍較低,受制于金融市場有關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收緊預期的增強。

  聯邦基金利率目前為4.00%。

  會議紀要顯示,決策者們當時認為美國經濟正以穩定步伐持續增長,盡管受到颶風卡特里娜和麗塔影響,而短期經濟增長將可能受到颶風災區重建等更多財政刺激的推動。

  決策者們在這次會議上仍認為颶風對整體經濟影響不大。FOMC稱,颶風對整體經濟活動和就業的影響似乎不大,而且是暫時的。

  FOMC成員們表示,盡管遭到颶風侵襲,但經濟增長步伐相當強勁,而且經濟基本面的受影響程度可能非常有限。在這種大背景下,未來的利率政策將與今后的經濟數據更加息息相關。

  FOMC成員們還討論了會議聲明中的措辭。FOMC表示,聲明中的某些措辭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生改變,特別是那些表述貨幣政策特征及前景的措辭。

  FOMC成員們還談到了貨幣政策過度收緊可能帶來的風險。會議紀要顯示,一些成員告誡說最終可能出現銀根緊縮過度的局面。一些成員指出,貨幣政策過度緊縮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風險有打擊消費者信心、汽油價格居高不下、取暖油價格進一步上漲等。

  FOMC表示,但與會成員在會議即將結束時一致同意在聲明中表明今后可能會繼續有分寸地加息。

  FOMC稱,除汽車購買支出下降外,家庭支出狀況似乎保持得相當不錯。汽車購買支出下降可能主要與推動夏季汽車銷量增加的優惠措施結束有關。

  住房市場保持良好,但

房價漲勢放緩以及銀行提供的物業套現貸款下降可能意味著早已為人們所談論的住房市場冷卻局面即將到來。

  FOMC還表示,隨著房屋價格漲勢放緩以及退休需求可能出現增加,預計較長時期內家庭儲蓄率將逐漸上升。

  企業投資似乎繼續溫和增長。

  非正式報告顯示,一些公司已經擴大了資本支出計劃,一些地區的建筑支出和商用

房地產投資出現增加。但該委員會指出,美國汽車制造商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依然存在,近幾個月以來的長期利率上升和信用息差擴大也可能對總體企業投資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為11月1日會議所準備的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官員預期顯示,預計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溫和增長,但明年將加速增長,原因是與颶風有關的重建活動有望充分抵消金融形勢緊縮的影響。官員們稱,隨著重建效應消退,2007年經濟增長步伐將會放慢。

  近來的經濟數據使得Fed官員對近期內不含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貨膨脹的預期略有減弱,但隨著能源價格上漲的滯后效應逐漸顯現,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內核心通貨膨脹率仍會溫和加速上升,到2007年時將回落到目前的水平附近。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