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外匯滾動新聞 > 正文
 

匯市聚焦:美國就業數據將為美元漲勢提供新活力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6日 19:18 世華財訊

  [世華財訊]若美國非農就業數據達到市場預期,則本周晚些時候美元的漲勢將再現新活力。

  綜合外電7月6日報道,如果定于8日公布的美國6月非農就業數據達到市場預期,那么預計本周晚些時候美元的上漲勢頭將再現新活力。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30日發表的積極評論以及1日公布的強于預期的供應管理學會(ISM)調查數據均顯示,美元未來仍將在人們對Fed進一步加息的預期之下維持上行動力。

  Mitsubishi SecuritiesInternational的首席經濟學家BrendanBrown在一份探討美元將何時見頂的報告中指出,資金是外匯市場中的主導性因素。

  BarclaysCapital駐倫敦的資深外匯策略師DavidWoo表示,歐元區經濟和美國經濟之間的周期差異必然導致歐元兌美元在目前階段持續走軟。

  他說,8日出爐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如果堅挺,則將進一步擴大美國相對于歐元區的收益率優勢。

  目前,一方面,美元已分別攻破1.30瑞士法郎和112日圓的阻力位,另一方面,歐元眼下已跌破1.20美元關口,而英鎊則正在不斷逼近1.75美元關口,有鑒于此,一些人士認為美元將要觸頂回落也就不足為奇了。

  以瑞穗實業銀行(Mizuho Corporatebank)技術分析師NicoleElliott為例,她認為,美元眼下已經呈現超買,因而會在111.50-112.50日圓間面臨頑強阻力,并將因此遭到重挫。

  Elliott表示,他們將繼續關注美元走勢,并等待出現引人注目的逆轉形態。

  還記得不久之前,當美國經濟正掙扎著從擺脫低迷狀態,經濟學家們都把眼光放在了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問題上,認為美元最終必將走軟。

  然而,最近幾周來,情況已變得越來越明了,那就是美國經濟的周期性的因素,而非結構性問題,驅動著人們的投資決定。

  如果實際情況果真如此,那么就不必再對本周五的就業數據半信半疑了。

  法國興業銀行駐紐約的美國經濟學家Aneta Markowska表示,從就業市場來看,美國經濟絲毫沒有走軟跡象。

  據Markowska預計,美國6月份就業人數將增加20萬人,這與市場的普遍預期一致。這一數字將改變5月份就業人口僅增加8.7萬而給人們帶來的失望情緒,同時也將拉動波動性較小的3個月平均就業人口增加數至18萬,從而使這一數字與上年平均月度增長水平看齊。

  高盛(Goldman Sachs)的經濟學家們也預計此次的就業數據將為美元的持續上行提供支撐。

  高盛駐倫敦辦事處的貨幣策略師MichaelBuchanan指出,毫無疑問,需要更多的數據幫助確認美元是否能夠維持其近來的強勢,以及收益率是否確實能夠上升。

  他補充道,8日的就業數據可能會很好地起到這一關鍵作用。

  花旗集團(Citigroup)的外匯策略師StevenSaywell認為,鑒于歐元收盤點位已經跌到了1.1935-1.1987美元的關鍵技術支撐位之下,因此他預計美國6月份就業人數需增加27.5萬人方能維持美元的周期性漲勢。

  貝爾斯登旗下Bear StearnsInternational駐倫敦的首席貨幣策略師SteveBarrow同意這樣的觀點:在美元已經大幅飆升的情況下,投資者眼下都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Barrow認為,美元現在已經進入了令那些持有長期美元對沖頭寸的投資者感到明顯緊張的交易區間。

  然而,6日早些時候,由于八大工業國(G8)首腦齊聚蘇格蘭,開始了為期3天的峰會,因此可能為美元帶來新的不利因素。中國總理溫家寶將出席會議,許多市場人士擔心在人民幣固定匯率制度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些有利于日圓的聲明。

  美元目前兌111.63日圓,相對持穩于5日尾盤的111.60日圓;另外,由于市場投資者在歐洲央行(EuropeanCentralBank)7日政策會議召開前紛紛調整所持頭寸,因此歐元從1.1917美元微升至1.1928美元。市場預期歐洲央行本次會議將維持利率不變,并有可能暗示現階段不會考慮放松貨幣政策。

  (孫海琴 編譯)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