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財訊]北師大專家鐘偉表示,外匯儲備管理關鍵在于協調貨幣與匯率政策,東亞外匯管理的基本趨勢值得中國借鑒,從目標和作用上看,外匯儲備管理都突出地表現為維持貨幣匯率穩定。
據第一財經日報6月3日報道,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日前作了一份名為《東亞外匯管理體制的國際比較及借鑒》的研究報告,他表示,“如何有效管理外匯儲備是
各國財政部和央行相當關注的話題,在當前國際經濟不平衡、美元難以維持基本穩定的背景下,東亞外匯管理的基本趨勢更值得我們借鑒。”
東亞地區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外匯儲備,鐘偉表示,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東亞主要經濟體在進行儲備管理時,都普遍采取雙層模式,財政部及其下屬的外匯基金或者平準基金(一種用于干預外匯市場的基金)構成了外匯儲備的主體,關于運用儲備干預外匯市場的決策以及儲備管理的指引意見均由財政部確定。中央銀行依據財政部擬定的原則和指引,負責對外匯儲備進行日常管理。
在日本,外匯儲備屬于財務省,財務省是決策機構,存放于日本銀行的外匯資產特別賬戶,其中日本銀行作為政府的銀行,在財務大臣認為有必要采取行動干預外匯市場時,按照指示進行外匯干預操作,日本銀行在外匯管理體系中居于執行者的角色。
韓國外匯儲備決策機構為財政部,外匯儲備由財政部下外匯平準基金和韓國銀行共同持有,根據法律平準基金主要用于維持匯率的穩定并且委托韓國銀行進行管理。韓國財政部負責制定總體的外匯儲備管理政策,韓國銀行根據此計劃制定更加詳細的管理計劃。
新加坡的外匯儲備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兩個部門共同進行管理。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持有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于干預外匯市場和作為貨幣督察局發行貨幣的保證,追求流動性;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主要保證所管理儲備的保值增值,追求長期回報。
中國香港地區的外匯儲備主要由外匯基金構成,財政司司長掌握外匯基金的控制權,金融管理局通過授權管理外匯基金。
通過研究比較發現,外匯儲備體系實際上是一個多部門協調的決策執行過程。鐘偉建議成立國務院領導下的、由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相互協調的國際儲備戰略決策小組。
鐘偉認為,歐美和日本等大經濟體的內外部經濟政策往往相互影響,因此不能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而影響貨幣政策對國內經濟宏觀的調控作用。它們的貨幣政策由貨幣當局負責,而匯率政策由財政部負責。因此,如果運用外匯儲備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有可能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時,大國都會采取相應的沖銷措施來消除或減輕這種影響。而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等均屬于小型的高度開放經濟體,其對外經濟部門在整個GDP的比重相當大。匯率的異常變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大,所以它們都把政策的重點放在匯率的穩定上,外匯儲備作為維持匯率穩定的重要手段,地位顯得尤其突出。
就中國而言,如何通過適當的國際儲備管理戰略,協調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之間的關系,使匯率政策能兼顧內外部經濟的平衡發展已是相當緊迫的課題。
關于外匯儲備主要的投資對象,鐘偉介紹,日本外匯資產主要由流動性強的國債、政府機關債券、國際金融機構債券、資產擔保債券以及在各國中央銀行的存款、國內外信用等級高償還能力強的金融機構的存款構成。
韓國銀行從1997年開始將儲備資產分為流動、投資和信托三部分來管理,并對不同的部分設定不同的投資基準。流動部分由美元存款和短期美國國庫券組成,追求高度流動性的目標;投資部分投資于中長期、固定收入的資產,追求收益率的目標;信托部分由國際知名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管理。
新加坡為了管理其外匯儲備于1981年成立了其全球性投資管理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通過其全球6個海外機構在世界主要資本市場上對股票、固定資產、貨幣市場證券、房地產和特殊的投資項目進行投資。
中國香港地區外匯儲備分為支持組合和投資組合兩部分來管理,其投資組合用來保障資產的價值及長期購買力,根據其長期策略性資產分配投資基準,77%的資產分配應分配于債券,其余23%分配于股票及有關投資。
關于外匯儲備管理的目標和作用,鐘偉指出,從國際比較看,外匯儲備追求的是中度還是高度流動性,似乎和經濟規模并無緊密關聯。例如美國、日本、歐盟、英國、中國香港地區都以流動性為基本要求,在其基礎上才追求盈利性的目標,主要投資的資產流動性都很高。
而韓國、新加坡均將其外匯儲備分為幾個部分,部分為注重流動性,投資于短期的流動性強的資產;另一部分則為更注重盈利性,投資于長期的收益性較高的資產。這種做法,對我國這樣儲備規模較大、儲備管理目標多樣化的經濟體,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從目標和作用上來看,都突出地表現為維持貨幣匯率穩定。
(郭建英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