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財訊]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羅奇撰文指出,中國進口增速下滑將影響該國工業活動,而出口大增遭美國和歐洲聯手抵制,從而可能嚴重損及中國和亞太地區05年GDP增長。
綜合外電5月23日報道,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分析師羅奇(StephenRoach)撰文指出,市場大部分人士均深信中國的經濟盛況將持續,但這不太實際。中國政府當前已采取相應對策抑制經濟過熱,而全球其他國家聯合反對中國出口大幅增加。
數據流并未明確顯示中國經濟積極發展。中國出口數據保持強勁,4月工業產值年增16%,預計當月工業產值年升29.9%。暗示中國過熱的經濟暫不會得到紓緩,一季度GDP增長率為9.5%。中國出口大幅增加是產值上升的動力,4月出口年增32%,固定投資年升26%。盡管固定投資較04年同期40%的增幅有所下降,但仍遠高于政府增長16%的目標。
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存在部分不安定因素,特別是進口大跌。05年前4個月,進口年增13.5%,04年同期為年升36%。提供中國資金設備和媒體輸入的地區應對此予以重點關注。事實上在近6年來,中國的進口增長成為支撐亞太出口的動力。韓國、臺灣和日本出口商品中20%的目標市場為中國,對新加坡而言該比率約為10%。因而中國近期進口增速的放緩已對這些地區構成了重要影響。臺灣一季度出口增長年率僅為1.2%,日本甚至出現年比下降的情況。
時中國進口減少也對商品通脹產生重要影響,反映了中國在帶動全球工業需求的地位日益重要。盡管中國04年GDP僅占全球GDP總額的4%,但預計其原油、鋁、鋼鐵和煤分別占全球消耗量的8%、20%和30%-35%。非石油商品通脹水平可能因中國進口的減少而大幅下降。日用品價格作為衡量全球供求關系的最佳實時指標,通脹水平的大降可能導致中國工業活動的減少。
另一方面中國出口大增正抑制特別是美國和歐洲的發展,因而出口動力大幅減少。當前出口占中國GDP的比重自36%降至11%,由此出口增幅每縮小5%將導致GDP收窄1.8%,從而影響中國供應鏈地區的發展。總而言之,中國05年出口增速的放緩將嚴重損及中國和亞太地區的GDP增長。
(都穎琪 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