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外匯滾動新聞 > 正文
 

社科院專家表示人民幣匯率改革仍以慎重為上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8日 09:43 世華財訊

  [世華財訊]社科院專家易憲容指出,人民幣匯率改革應仍以慎重為上策,從國家利益來考慮,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是遲早的事情,中國政府只不過選擇合適的時機與方式。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18日報道,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撰文指出,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最關鍵的方面就是要減少人民幣匯率大起大落、減少人民幣匯率變化對國內外經濟帶來的不確定性,要做這點,中國政府就得選擇合適的方式與時機,就得“任
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這樣才可以靜中取勝,才是上策。

  文章指出,近日來,人民幣升值問題又成全球關注的焦點。五一勞動節之前,外國投資者預言人民幣升值;市場鎖定在5月18日,中國可能借國內外匯市場交易品種的變化而進行匯率體制的改革;美國參議院通過人民幣匯率方案;而中美兩國財經官員也于5月9日在華盛頓舉行人民幣匯率問題會談。

  文章指出,人民幣要不要升值?什么時候升值?升值的幅度有多大?人民幣升值后對中國及世界經濟會產生什么影響?等等這一系列問題,不僅被市場炒得沸沸揚揚,而且人民幣投機套匯熱潮也隨之高漲。

  可以說,不管人民幣是否低估,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機制及水平所存在的缺陷與弊端早已是不爭之事實。事實上,近年來國內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瘋狂飚升、國際市場鐵礦石及石油等資源價格猛漲,無不與人民幣匯率制度缺陷有關。正如有媒體分析的那樣,如果人民幣匯率目前狀況得以持續,它將預示著2005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仍然會快速增長,國內通貨膨脹風險就可能大大加劇。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必然要承擔巨大的成本與風險。

  正是這意義上說,從國家利益來考慮,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是遲早的事情,中國政府只不過選擇合適的時機與方式。

  文章稱,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政府一直在強調人民幣匯率制度與采取靈活匯率機制的必要性,并未給出相應的改革時間表。這不僅在政府內部對于任何改革的時機以及隨即應采取何種政策還沒有形成完全的共識,而且在現有的條件下,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對國內外經濟傷害將大于匯率制度改革所帶來的好處。

  從美國的情況來看,美國是目前要求人民幣升值最強烈的國家,其理由就是人民幣的低估造成美國制造業工人工作機會的喪失、美國巨額雙赤字的出現。

  但這不僅是似是而非的結論,也是塵封多年的手法??當年指責日本要日元升值的方式。因為,在既有的匯率條件下,美國從高成本生產地的進口轉移到低成本的中國,實際上幫助美國減少貿易赤字;同時,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也有助美國控制美元貶值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

  而且中國的出口額小于美國的貿易赤字,美國的貿易赤字并非是中國人民幣低估之結果,而是美國與他人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在這種情況下,無論人民幣匯率如何升值都不可能改變這種狀況,反之,如果人民幣升值將會導致美國利率上升,還會惡化美國的經濟。

  以國際經驗來看,無論是資本賬戶的開放,還是一種匯率制度向另一種匯率制度的改變,都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都得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文章還指出。

  正如有外匯管理局官員所指出的,中國匯率的調整要先過四關:即國內金融機構的改革需要加速;需要有完善的法規和財務制度的支持;匯率的變化需要有相應的外匯市場;匯率的放開及資本賬戶開放等。

  文章最后指出,近年來,隨著炒作人民幣升溫,目前市場上對人民幣升值有著強烈的預期。這不僅導致了大量境外游資潛入到國內,而且造成了境外游資悄悄地進入國內房地產。

  從2004年中國外匯儲備凈增加額來看,有1000多億美元是與實質性貿易無關的。有人認為,這些資金都是為預期人民幣將升值流入國內的匯率投機性熱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過快,人民幣升值幅度過高,中國高度依賴出口與外貿的經濟無法承受其重,即短期內匯率變化幅度也無法得到基本面的支持。如果人民幣匯率升幅過小,反之會引誘更多境外資本進入,推高房地產及其他資產之價格。

  而一旦升值的目的達到境外游資隨時都可能逃出的情況,就會引致房地產市場及其他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引發出銀行危機與貨幣危機。日本與亞洲金融危機就是前車之鑒。

  (郭建英 編輯)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戛納電影節
2005財富全球論壇
七部門穩定房價新政
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
二戰重大戰役回顧
如何看待中日關系
蘇迪曼杯羽球賽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