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專家指出中國應采取有管理的低頻浮動匯率制度
2005年6月16日 16:17
[世華財訊]社科院專家指出,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調整時機已來臨,政府應該果斷采取措施,從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改為有管理的低頻浮動匯率制度。
據21世紀經濟報道5月16日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張斌、何帆聯合撰文指出,人民幣匯率政策調整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國正在進入一輪強勁增長的經濟周期,國內需求旺盛;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財政狀況處于相對較為寬裕的局面;由于國內經濟高速增長帶來了進口強勁增長;美聯儲自2004年6月連續8次加息,預計2005年將進一步加息等。
惟一的一個不利條件是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出現了大規模熱錢流入,國際投機資本瞄準中國作為炒作的最大題材。2004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增長了大約1600億美元,但是其中扣除貿易順差和引進外資之后仍然有大約1000億美元來路不明。其中可能相當規模的資本流入屬于預期人民幣升值因此流入的游資。不過,國際投機資本的實力和破壞力可能被人們過高估計了。
第一,中國仍然實行資本管制,國內金融市場并未對外開放,因此能夠進入中國的投機資本是有限的。政府有各種政策措施能夠挫敗投機資本,比如可以限制短期資本流出、對短期資本流動額外征稅等。
第二,適度地升值也可以釜底抽薪,緩解進一步的升值壓力。盡管我們并不知道人民幣匯率定在何種水平才是最佳點,但是在一個大致合理的區間內,人民幣適度的升值(比如升值10%左右)就足以引起投機資本的分化。有的投機資本會賭人民幣繼續升值,但另外的投機資本就會賭人民幣有貶值的風險。
第三,在宣布人民幣升值的同時,中國政府可以鄭重承諾,在未來一段時間(比如半年到一年之內)將不再調整匯率水平。由于適度升值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升值預期,再配合以政府資本管制和貨幣政策的多種手段,這樣的政策對于市場而言是可以置信的。在沒有調整匯率水平的情況下,政府希望通過發表人民幣保持穩定的言論就能夠改變市場預期,這是很難成功的。
文章進一步指出,人民幣匯率政策的調整時機已經來臨,政府應該果斷地采取措施,首先一次性地調整人民幣匯率,并堅定地抗擊投機資本,以徹底消除當前的升值預期。然后,政府應該抓住有利時機推進匯率制度的改革,從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改為有管理的低頻浮動匯率制度。
有管理的低頻浮動匯率制度實際上是一種混合方案,它吸納了固定釘住美元、釘住一攬子貨幣制度與區間浮動制度的部分因素同時有助于彌補單獨一種匯率制度的缺陷。采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能夠最大程度地兼顧三項人民幣匯率政策目標,給貨幣當局的政策操作留下了靈活、充分的政策空間。同時它也是一種過渡方案,因為其缺陷是無論對哪一項匯率政策目標都難以完全顧及。但是,正是由于國內市場經濟制度發育還不完善,以及對外貿易在中國經濟中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等一些特征事實,迫使目前的匯率政策必須要兼顧到第二、三項政策目標,只有等到中國的市場化改革能夠進一步深化、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之后,中國才能夠像發達國家那樣采取浮動匯率制度,使得匯率政策的調整完全服務于宏觀經濟的內外均衡。
文章還指出,成功的匯率政策調整必須依賴于確定明晰的匯率政策目標、設計適宜的匯率政策制度以及選擇最佳的調整時機。文章認為,根據國際經驗和中國的實際情況,人民幣匯率政策的目標應該包括維持內外部均衡;降低匯率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穩定出口國際競爭力與進口成本等三個方面,且每一個政策目標均應有其相應的監測指標。
(郭建英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