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次更新內容見倒數六段。
[世華財訊]世界銀行6日警告稱,近期發展中國家央行大量買入外匯,尤其是買入美元,將導致各國央行持有成本上升。
綜合外電4月6日報道,世界銀行在其全球金融年報中指出,發展中國家購買外匯已經
不再是這些央行最有利的考量。這些國家大都經歷了90年代后期的金融危機,迅速形成的外匯儲備將抵制外匯投機者新一輪的攻擊。
經濟學家指出,發展中國家不斷買入美元,將為美國消費提供大規模資金。2004年底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總計達到1.6萬億美元,約占全世界儲備的53%,在132個發展中國家當中,有101個表示外匯儲備增長。
世界銀行表示,對于多數國家而言,外匯儲備增長是一種健康的趨勢,在向外放款國家的金融市場上,外匯儲備水平作為衡量金融健康的重要指標,近期外匯儲備的增長則使得發展中國家銀行感到寬慰和自信。但至少有16個國家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遠遠高于世界銀行所認為的常規的充足水平。
一般外匯儲備只要維持在6個月的進口總值或者100%的短期外債即可,但是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相當于短期債務的1400%,或12個月的進口總值。印度外匯儲備相當于短期債務的630%,或16個月的進口總值。巴基斯坦外匯儲備相當于短期債務的1070%,或10個月的進口總值。
世界銀行指出,上述國家的問題在于如何合理的解決所持有的外匯儲備的潛在成本。中國和俄羅斯的利率差較大,接近8%的水平。若2年期的新興市場債券與2年期國債平均利差為2.5%,那么每100億美元儲備每年將花去各國央行2.5億美元的持有成本。
世界銀行表示,潛在成本為央行據手中持有的外幣證券所獲得利息與其發行的國內債券所需支付的利息之差。央行必須發行國內債券以防范因購進外匯所釋出的資金引發通脹。經濟學家將該種國內國債發行稱為外匯占款操作。
此外,由于外匯占款操作增加了公共部門的債務,并對國內利率產生上行壓力,這反過來加大了利率差距和持有費用,因此各國央行的持有成本有可能增加。
世界銀行指出,發展中國家央行所持有的外匯儲備中約有70%為美元資產,這使得發展中國家央行面臨著一些風險,一旦美元幣值對該國本幣下跌,則意味著外匯儲備的實際資產價值的下跌。
全球利率的上升加大了該種風險,比如如果美國利率上升200個基點,則截至2004年10月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6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美元計價債券組合的價值將下跌268億美元。該6個國家為巴西、中國、印度、墨西哥、泰國、土耳其。
世界銀行并未在其報告中特別建議那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央行應削減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
(龔山美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