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財訊]中行有關人士透露,他們正在積極研發新的投資品種,比如與石油、金屬等商品相掛鉤的衍生交易產品,以擴大外匯資金投向空間,降低風險比率等。
據新聞晨報3月17日報道,繼個人外匯理財市場風生水起之后,企業外匯理財成了另一“熱點”。
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司司長鄒林日前表示,隨著相當多的資本項目匯率交易已實現可兌換或較少限制;外匯局將與銀監會等主管部門協商,促使國內銀行提供更多的外匯理財產品和工具。
滬上一外資銀行人士表示,隨著企業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的逐步放開,企業被允許保留了更多的外匯資金。反映在銀行方面,則體現為客戶對于現金管理需求的增大。
2005年2月份,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關于調整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管理辦法的通知》,允許境內機構在其經常項目外匯賬戶余額超出核定限額后的90日內仍可保留其外匯資金。而此前,這一期限為10天。
另據鄒林表示,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劃分的43個資本交易項目中,目前我國有一半的資本項目交易已經基本不受限制或有較少限制。這也就意味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已經實現了部分可兌換。
上述人士指出,企業外匯資金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包括貸款以及自身資本金注入在內的企業資本項目下的外匯資金,這部分資金中,資本金在出現閑置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投資理財需求。另一方面,經常項目下由于貿易帶來的外匯資金通常有著投資理財需求。“隨著企業能保有外匯資金期限的延長,2005年以來,這一市場有了相當增長,企業‘錢生錢’的要求正在逐步加大。”
對于企業日益增長的這一需求,中行有關人士表示,這一市場主要集中在貿易企業與實業企業兩塊,尤其是外商獨資與中外合資企業。
這些企業的需求又具體分為三類:一是對閑置資金保值增值的需求;二是對手中外匯幣種規避利率、匯率風險的需求;三是對外幣負債的管理,通過投資外匯理財達到規避遠期利率、匯率變動的風險等。
據荷蘭銀行有關人士介紹,目前針對對公理財,銀行均有一些標準產品,通過期權、期權期貨、利率產品、掛鉤債券等金融衍生品幫助企業進行外匯理財。但針對不同企業對于獲利的預期,銀行將會根據資金沉淀期的長短、對于風險的偏好來設計具體的產品。
中行有關人士也透露,他們正在積極研發新的投資品種,比方與石油、金屬等商品相掛鉤的衍生交易產品,以擴大外匯資金投向空間,降低風險比率等。據悉,新型的對公外匯理財產品有望在年內與滬上企業見面。
(李建豐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