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財訊]人民幣升值預期在趨淡且延期,同時宏觀管理當局還在外匯管理制度上進行修正和調整,這些對緩解2005年外匯占款對沖壓力將產生積極意義。
據中國證券報3月3日報道,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調整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管理辦法的通知》3月1日正式實施。一系列跡象表明央行對沖外匯占款的壓力在2005年可望得到疏緩。
2004年以來,我國央行對沖外匯占款的任務非常繁重,一方面央行頻頻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推動市場利率一路走低,另一方面又使得央行票據陷入流動性陷阱,政策工具暫時失效。造成外匯占款對沖壓力繁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市場性原因。市場預期我國將改變匯率決定機制,大量境外資金以各種形式和渠道涌入國內市場。二是制度性原因。強制結售匯制度使得央行必須無限度地承擔外匯資金的回購責任。
當市場質疑央行票據是否可以有效吸納市場過于充沛的流動性時,外匯占款對沖壓力在2005年出現了疏緩的端倪,一些積極因素的加入減緩了央行票據吸納市場流動性的壓力,提高了市場對央行票據政策效應的預期。
人民幣升值預期在趨淡且延期。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匯率制度改革沒有設定時間表。我國貨幣管理高層在不同場合不斷傳遞出信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是一個長期且自主的過程。匯率制度改革時間安排的不確定性延長了國際游資對人民幣升值時間的預期,打擊了短期游資搏弈的耐心。
二是宏觀經濟趨好減緩本幣升值壓力。我國宏觀調控已經取得初步成效,CPI指數在攀升到5.30%的峰值之后開始出現回落走勢,2005年1月CPI增幅已經回落至1.9%,這在很大程度上減緩了當前升息的壓力。一國利率與匯率在理論上是同向變動的,因此CPI的回落也減緩了人民幣匯率上升的壓力。
三是美元與人民幣利率差擴大吸引了“熱錢”回流。在這一升期周期內,美聯儲已經連續6次提高聯邦基金利率,利率水平由1%提高至2.5%,即使如此,美聯儲和市場均認為美元現有利率水平仍低于美國經濟發展的狀況,美元還有進一步升息的空間。在投機心理的驅使下,一些搏取利差的“熱錢”開始回流美國。香港市場被視為搏弈人民幣升值的“前哨站”,在2月1日至3日的3天時間里,香港銀行體系結余資金急劇下降了50多億港元,跌量約為之前銀行結余資金總量的1/3。
市場性因素在沖淡外匯占款壓力的同時,宏觀管理當局也在制度上尋求解決思路。在2004年,央行推出了提高企業可保留外匯比例,放寬了外匯資金出境限制等政策,2005年又推出了放寬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管理等政策,這些舉措都可以視為央行對外匯強制結售等管理制度的修正和調整。特別是3月1日正式實施的《關于調整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限額管理辦法的通知》,是我國對外匯資金運用管道和權限的積極探索。
與此同時,央行在《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04年第四季度)》提出2005年將“加快外匯市場基礎建設,增加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品種,試點美元做市商制度”。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實施可以改變央行被動承擔美元資金回購的局面,將央行做市美元的義務轉化成了做市銀行的市場行為。諸多信息表明在2005年我國還將繼續在外匯管理制度上進行修正和調整,這些對緩解外匯占款對沖壓力有積極意義。
以上市場性和制度性的因素可望給我國2005年外匯對沖減壓,一方面可能減緩央行基礎貨幣的投放,另一方面有望提高央行票據的政策效應,這一動向值得市場主體關注。
(李建豐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