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次更新內容見下文第6段至文末。
[世華財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經濟學家撰文指出,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及更加穩定和強勁的財政體系,是中國資本帳戶自由化的先決條件。
綜合外電1月26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門的埃斯瓦.普拉薩德(Esw
arPrasad)、ThomasRumbaugh和QingWang在所著的題為“本末倒置”的論文中表示,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應被視為中國資本帳戶自由化的先決條件。
人民幣是唯一經常帳戶下可完全自由兌換的貨幣,盡管如此,1997至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一直處于8.277窄幅區間。鑒于美元在過去三年貶值了約三分之一,中國處于要求放松人民幣兌美元盯住的不斷增強的壓力之下,而中國一直通過放松資本帳戶管制的政策減輕匯率壓力。
該文認為,短期內資本帳戶的自由化應為一項次優選擇,而更為靈活的匯率制度,及更加穩定和強勁的財政體系,應視為進行持續的資本帳戶自由化的先決條件。作者還表示,經常帳戶下的靈活匯率制將允許中國采取更加獨立的貨幣政策,并能為來自國內外的沖擊提供有益的緩沖。
該論文主要反映了作者而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觀點,旨在激發關于匯率改革的爭論。中國將要參加2月4-5日倫敦召開的G7財長會議,會議可能討論匯率制度問題。
由于預期人民幣將最終升值,加之中國強勁的貿易盈余和國外直接投資的新高水平,04年大量硬通貨涌入,而放松資本管制,而非浮動匯率制似乎已成為中國的政策首選。
得益于六年來的貿易盈余,中國過去一年外匯儲備增長至6099億美元,而03年末水平為4033億美元,這給中國央行在減少人民幣涌入經濟方面施加了較強壓力。中國央行希望05年廣泛貨幣供應增長維持在約15%的水平。
但IMF論文指出,中國有關當局和部分觀察人士已將匯率靈活性問題與資本帳戶自由化合并起來,而作者認為這是截然不同的兩方面,沒必要同時進行。還指出,中國財政體系疲弱,資本帳戶自由化使中國面臨重大風險,但并不能阻止中國實行更加靈活的匯率制。
作者還排除了浮動匯率制可能危及中國疲弱的銀行系統的擔憂。稱基于現行的資本管制,銀行系統僅通過采取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就不會承壓。
另一擔憂是,浮動匯率制可能危及中國脆弱的農業部門,因為價格更低的進口競爭預期將導致中國農產品價格下降。但該文表示,近幾年中國農業部門的競爭力已顯著改善,對外界沖擊的敏感度將降低。
(荊引 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