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財訊]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指出,由于勞動力和產品供給過剩,中國不僅需要產品出口,也需要資本流入,低估匯率對中國比較有利,人民幣不應升值。
據解放日報12月6日報道,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教授撰文指出,盡管溫家寶總理近日明確表示中國不會迫于外界壓力對人民幣重新估值,但國內外經濟界關于“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的爭論依然不絕于耳,依然有主張人民幣升值的人。既然如此,就有必要
再次認真審視一下人民幣升值的問題。
先看一下歷史,1994年,中國官方正式宣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其貶值幅度大致超過50%,之后中國出現了連續10年的經濟增長,盡管在10年中,內有通貨收縮,外有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是有競爭力的匯率使得中國保持了經濟增長的“黃金十年”,GDP增加了近2倍,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名列世界首位,國際貿易超過日本而位列世界第三。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借助有競爭力的匯率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還有許多勞動者處在失業和半失業狀態,所以討論人民幣是不是需要升值的時候,不能忘記中國至今仍然存在大量失業人口這個大前提。
簡單地講,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由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所產生的通貨收縮輸出效應;二是由改革開放所造成的中國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所帶來的通貨膨脹收入效應。這兩種效應交匯,就是中國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和國內非貿易品價格(比如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漲。從理論上講,要消除這樣的壓力,當然是讓人民幣盡快升值。
問題在于,人民幣恰好不能升值,因為人民幣升值很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這是基于以下深刻思考:第一,在今天的中國究竟是勞動力過剩還是資本過剩,假如是資本過剩,那么選擇升值就是正確的,因為升值是鼓勵資本外流的;假如是勞動力過剩,那么選擇貶值就是正確,因為貶值是防止資本外流的有效手段。今天的中國無疑是一個勞動力嚴重過剩的國家。
第二,在今天的中國究竟是供給過剩還是需求過剩,假如是需求過剩,那么選擇升值是正確的;假如是供給過剩,那么選擇貶值是正確的。毫無疑問,今日中國顯然是一個供給過剩的國家,中國的內需增長遠遠跟不上產出的增長。因此,在人民幣無法貶值的情況下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可以說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第三,從以上兩個方面的分析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中國目前正處在經濟起飛、出口導向和城市化高速發展的階段,在這樣的經濟發展階段,中國不僅需要產品出口(出口早已不再是為了創匯),也需要資本流入(吸引外資是為了激活國內市場競爭),因此,低估匯率則是一種對于中國比較有利的選擇。
事實上,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增長有好處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幾點:改善貿易條件,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防止國際游資的沖擊,降低央行持有外幣資產的機會成本,減輕中國外債負擔等等。但這些理由并不充分。例如,人民幣匯率升值雖然可以提高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但很可能導致因中國出口量下降產生貿易收入負效應;另外,外債的負債率等于對外債務比上國際收入,假如人民幣升值,雖然可以減少處在分子上的對外負債,但是它也同時減少了處在分母上的國際收入,因此,升值的結果很可能是對外負債率不變,但經濟狀況卻趨于惡化。
在人民幣不能升值的情況下,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幾種可供選擇的替代方法來緩解升值壓力:一是用貿易自由化來替代人民幣升值,以平衡中國與其貿易伙伴的貿易關系;二是通過中國官方對外投資來平衡中國巨大的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的順差;三是發展教育,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慢慢地轉向用人力資源而不是匯率來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
(李建豐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