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財訊]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副司長管濤撰文指出,當前中國外匯管理處在一個“戰略轉型關鍵時期”,外匯管理面臨的政策環境和體制環境都發生了變化。
據中國證券報11月8日報道,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副司長管濤撰文指出,當前中國外匯管理處在一個“戰略轉型關鍵時期”。管濤說,中國外匯管理的行政手段是在過去外匯長期短缺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現在外匯管理面臨的政策環境和體制環境都發生了變化。從外
匯供求情況看,過去外匯資源短缺,所以外匯管理集中于外匯供給,增強國家的外匯儲備實力。但1994年以來中國的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1993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只有212億美元,到2004年9月末已增至5000多億美元,外匯狀況發生了根本改變。
他說,人民幣預期匯率也在發生改變。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幣呈現不斷貶值趨勢,1979年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是一點幾,1994年匯率穩定以后變成約8.7元人民幣兌1美元。1994年以后,人民幣匯率逐漸走強,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現在是8.27,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以后,人民幣對美元仍然保持基本穩定,逐步樹立了強勢地位。中國的經濟形勢近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使人民幣從貶值預期轉變為升值預期。
管濤認為,在這種預期下,中國企業和個人外匯收支行為發生了改變。以前企業出口后,盡可能把外匯截留在境外,或者收回境內囤積不賣;而現在企業則盡可能把外匯收回來,甚至把以前截留境外的外匯調回來,盡快把外匯賣給銀行兌換成人民幣。企業在對外進口支付時,也先使用自己的外匯,如果沒有外匯,采取向銀行或者境外借外匯的方式。
他分析說,2004年上半年中國的貿易收支是逆差,外方直接投資流入增長幅度不大,但外匯儲備增長幅度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現在這種預期下,加上人民幣存貸款的利率仍然高于美元,企業加大了負債的調整步伐。
(李建豐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