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匯市信息 > 匯市小詞典 > 正文
 

彼得-林奇的故事:科學 藝術加腿功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1月01日 06: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可以一點也不過分地說,彼得·林奇高超的選股本領是富達基金出類拔萃的秘密所在。那么林奇又是如何選股的呢?

  說到如何選股,這可是個見仁見智、眾說紛紜的話題。有人說選股是科學,需要理性,美其名曰投資有人說選股憑直覺,需要靈感,美其名曰藝術,或者被人貶斥為投機。林奇的回答是,選股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科學,過分強調其中一個方面都很危險。他認為迷信計量方
法,就會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Thales),熱衷于天上的星象而看不到腳下的坑,以至走路都會跌跟斗。至于把選股當作一門純粹的藝術則同樣有危險。我這里所指的藝術,是指直覺、感性以及藝術家擅長的右腦活動。有人認為進行成功的投資首先要找到訣竅,其次要有靈感,選股就是玩股票,這種人最終只能慨嘆,股票就像女人,永遠是個謎。林奇聲稱:我的選股方法是藝術、科學加上腿腳勤快。

  雖然把藝術當作第一要義,林奇的選股理念卻是基于一個基本信念:長期而言,公司的經營與股價形成完全的相關性,這個差別是賺錢的關鍵,而這就需要耐心而且要選好股票。

  當然,林奇還指出:每個人都有頭腦在股市賺錢。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膽魄。盡管20世紀80、90年代美國基金業發展迅猛,但能夠戰勝大盤的基金卻不到10%。因此林奇的話就更加擲地有聲。在充滿動蕩與陷阱的股市,林奇特別強調一種大局觀,也就是對股市基本走勢的把握與信心。他認為堅持信念和選擇股票,后者的成功有賴于前者。作為成功的基金經理人,林奇所管理的資產日趨龐大,面臨強大的壓力,輿論對其能否保持優異業績的質疑更是刺激了林奇的挑戰欲望,林奇回應的策略是進攻性的--不斷地尋找更好的股票來換掉我已經選中的股票。

  對林奇的選股,他自己有形象的概括:我的選股完全是憑經驗,像受到訓練的警犬一樣,從一家公司嗅到另一家公司。他認為,他在職業生涯中養成的最重要的職業習慣,是關注已經賣掉的股票。在接掌麥哲倫基金后,因為高換手率,也因為好股票太少,他被迫關注買賣過的股票。用他的話來說,投資像一部情節連貫的小說,只要企業沒有破產,故事就沒有結束。當然,林奇關注的,更多的是故事的具體細節--我會核實所有的細節問題。

  林奇曾估計,大型基金的基金經理每周的工作時間長達60-80小時。林奇每天清晨6:05離家;6:45到辦公室,看隔夜文件(前日買賣活動的總結報告)、本公司分析師上市公司訪談的內部匯報與《華爾街日報》;8:00開出新的買賣清單,發出交易指令;然后進行公司研究:從公開信息中獲得線索,從分析師、上市公司投資事務代表尋找進一步的線索,直接到公司去了解情況等等。

  與上市公司的直接接觸包括打電話或上門訪談。林奇把結果記錄在活頁上,然后裝訂成冊。按照林奇的描述,這就像一本很大的用線裝訂的學生用的筆記本,記錄我以前買股票的情況,包括從季報和年報里摘錄的重要細節和最近一次買進或賣出的原因。從1981開始,林奇就在周六加班,任務是清理辦公桌上一周來堆積起來的文件、信件(有時一天能堆3英尺高)、年報,與其他公司的交流筆記。公司的午餐會也很少去參加,午餐往往是在電話的間隙中吞食三明治。

  80年代中期,麥哲倫總資產的10%投資于外國股票,這也離不開林奇的辛勤勞動。僅舉1985年9月的一次海外調研為例,林奇3周調研了23家上市公司:一個周五在波士頓參觀3家公司,當天下午登機飛往瑞典;周一開始在斯德哥爾摩拜訪公司,兩天之內參觀完7家公司;接著驅車到奧斯陸,參觀挪威數碼與挪威水電;再乘火車去伯爾根,從那里飛往法蘭克福,考察德意志銀行、德累斯頓銀行等;趕到杜塞爾多夫,參觀拜爾等2家公司;順萊茵河到科隆,參觀了許多公司;再上德國的

高速公路(每小時120英里),到瑞士的巴塞爾,考察瑞士的企業;接著穿過阿爾卑斯山到意大利的米蘭拜訪公司,再到
羅馬
考察企業;然后坐飛機回波士頓,在那里又參觀了4家公司。看看他排得滿滿的日程,實在也不遜于基辛格那名聞遐邇的穿梭外交。

  在全球化的今天,海外投資成為一種時髦,自然也免不了有虧損,有人便振振有詞地提出所謂的跨國投資的文化性價差,似乎由于新興股市的風氣不同,在新興市場的投資的結果也會不同。林奇卻認為世界上根本不會存在所謂的文化性價差,而他之所以這么有把握,正如同他對股票的信心一樣,是因為付出了勤勞的汗水。上海

證券報 嘉禾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