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匯市信息 > 正文
 

緊俏的外匯交易員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4日 15:54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馬宜 北京報道

  “20%?”“不是。”

  “40%?”“不,還要高。”

  王先生跳槽了,這家伙薪金上漲了多少?這個消息在上海外資銀行的交易員中飛速傳播。沒有幾個人知道確切的數字,但是王先生這一“跳”引起的躁動,甚至超過了1月4日在外匯市場推出的詢價交易和做市商制度。

  這個剛剛從兩家外資行間成功跳槽的外匯交易員是一個符號。交易員的命運正在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以前他們不被看重,甚至連業績也沒有區分,但是現在,他們中的一些人變成了各大銀行爭搶的“香餑餑”。

  王先生只是他們中間最早感受變化的人之一。這個有著12年從業經驗的交易員趕上了一個好時候。去年7月21日,央行宣布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當一個真正的外匯市場開始形成時,交易員就成了決定輸贏的核心資產。

  但這對于那些交易員的老東家并不是一個好消息。這個新興的外匯市場還沒有為自己培養足夠的操盤手。所以你可以想象交易員跳槽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王先生原先服務的那家公司,從新年過后就由總裁親自擔任日常外匯交易的操盤手了。

  變化

  匯改之前,中國外匯市場幾乎沒有任何價格波動。大部分外匯交易員的工作就是把銀行每天多余的外幣頭寸(90%以上是美元頭寸)在市場以固定價格賣給央行。

  “就是這么簡單,不用考慮價格波動,也沒有匯率風險,但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易員。因為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一位交易員說。

  那時的外匯市場,看不出誰比其他人做的更好,交易員自身也體現不出任何價值。

  但是2005年7月21日后,情況發生了變化。人民幣的價格開始波動,外匯遠期也隨之出現。現在,詢價交易和做市商制度,這兩項被認為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關鍵一步也邁出了,而且,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的進一步擴大似乎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當外匯市場逐漸向一個真正的市場演變時,交易員們看到了自己的含金量。這正是王先生曾經歷過的。

  一家獵頭公司里專門從事在各外資銀行之間挖人的高級顧問說:“像這樣有經驗的交易員,跳一下薪金通常要提高15%到30%。”

  不過王先生考慮的不止是薪金。“此前其他一些外資銀行也想挖他過去,但那些剛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目前在國內的業務還很有限,所以工資再高他也沒有動心。”一位接近王先生的人士說。

  王先生跳槽前后的兩家外資銀行都是首批13家做市商之一。但目前他所在的這家雇主已在國內開設12家分支行,今年打算開到20家,所有業務都在擴張中。這家銀行給予王先生可以交易的授權金額更大,他終于可以充分施展拳腳了。

  但王先生的跳槽讓他原來的老板很無奈:“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們也不好說什么。”更讓他無奈的是,他們暫時還沒找到合適的交易員人選。

  這正是一個新市場的尷尬。一家國有銀行的交易員說:“人手肯定不夠,盡管就會有新人過來。”

  在國內銀行中,即使是做市商,目前前臺交易員也只有兩三個。而同一銀行的資金部本幣交易員動輒就有十來個。全國的外匯交易員也是屈指可數,更別說像王先生那樣經驗豐富的了。

  好與壞

  市場的感覺是界定一個好交易員的標準。這種感覺表現為對價格變動的敏感度和對頭寸的把握能力。比如說對匯率走向的預測。

  這種對市場的感覺是需要積累的。交易員上手并不難,培訓一下如何使用系統,頂多幾個星期就可以上線操作了。但能否賺到錢,就不一定了。

  市場波動越大,風險就越大。如果一家銀行的交易能力強,這種風險就代表著賺錢機會更多。但如果沒有足夠的交易能力,市場波動則意味著損失。

  去年人民幣匯改之后,某外資銀行一個月內就從新加坡分行空降過來兩名交易員。他們以前在海外市場主要是以做自營為主。

  一位中資銀行的交易員說:“這家銀行報出來的價格一看感覺就不一樣。無論是點差還是價位都非常理性,報價明顯比其他銀行更專業,其他銀行報的有點參差不齊。”   

  現在,一些外資銀行正在試圖利用他們的交易能力,在中國外匯市場尋找賺錢機會。

  “從交易量來說,我們肯定做不過國內的幾大行,因為它們的交易量完全是因為背后有客戶強大的需求在支持,他們進入市場就替客戶平盤。從這一點來說,中資銀行已經占有先機了。”一位外資行交易員稱。

  “沒能力‘投機倒把’,才做代客。”這是外匯交易員圈子里流行的一句話。

  所謂“代客”,是指銀行與客戶賣出或買入外幣后,將手中買賣兩個方向的頭寸軋差后,每天將凈頭寸在市場上平盤。外資銀行管這叫“sales”。

  平頭寸只是外匯業務的一部分,更刺激的是所謂的“投機倒把”。這項被外資銀行稱作trading的業務不需要有客戶頭寸,交易員只要在市場看準一個方向,低買高賣,賺取差價。中資銀行稱之為“自營”。

  一家銀行交易量的大小并不代表交易能力的強弱,作為一家大銀行,自營業務的好壞是衡量這家銀行交易能力的重要指標。

  以前,中國的外匯市場為平盤而設立,市場上絕大多數銀行都是以代客為主。

  在實施做市商制度后,做市商有義務雙邊報價,即使在某一個方向沒有客戶頭寸,如果市場有需求,做市商也要被動接盤。市場波動越大,做自營的機會就越多。隨著市場越來越健全,更多的銀行會選擇增加自營業務的比重。

  然而,中國外匯市場發展的速度太快了,并不是所有的銀行都做好了準備。事實上,在推出詢價的前兩周里,一些做市商報出的價格非常混亂,有的做市商報的賣價比其他銀行的買價還要低。

  大部分中資銀行都還有另外一種認識——在短期內,自營所需要的經驗優勢不一定能馬上發揮。

  人民幣的價格還不是雙向變動的。大家都認為人民幣會升值,或者說是升值的幾率要大于貶值。方向一致很難有投機的空間。只有大家的看法有漲有跌的時候,才有的做。

  況且做自營目前來看風險比較大。由于非市場因素的干擾太多,不確定因素太多,經常會有一些說不清原因的漲或跌。外匯交易員還很難依據數據或圖表,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任何市場都是由避險和投機兩種動機共同構成的。投機交易可以充分提高市場的流動性。

  市場需要好的交易員,資深的交易員。也許,王先生的故事會不斷在這個市場上演。“這只是開始。臨近年關了,等大家都拿到了年終紅包,才會是動蕩的時刻。”一位外資行的交易員笑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