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直擊外匯儲備轉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3日 10:51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居高不下的油價和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同樣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的兩大問題,而探索一條能夠自我調節的路徑已成當務之急 本刊記者 陳為/文 在經過短暫的小幅回調后,國際油價本周再度突破每桶55美元關口。全球都將面臨
需求日漸迫切 近年來,國際石油市場劇烈動蕩,出現了高需求、高產量、高油價的“三高”現象。特別是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自2004年6月底每桶36.69美元的價位啟動以來一路上揚,今年4月, 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電子盤在投機性買盤推動下,創下60.05美元的歷史新高。雖然后來的一個月有所調整,但一直在每桶50美元以上。 推動油價飆升的原因十分復雜,如全球經濟增長促進了石油需求增長,為高油價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歐佩克石油產業政策已發生變化,從過去油價保持25美元上下的目標轉向40-50美元;美元貶值影響了產油國的購買力,同時推動了油價上漲;對沖基金、投資基金、養老基金和各種投資機構大量入市,導致油價居高不下。這些復雜因素表明,世界石油供應和消費格局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化,世界石油形勢嚴峻,低油價時代和人們對油價很快回落的期望已蕩然無存。 伴隨著重化工業階段的來臨,中國的石油消費量急劇增加,進口量逐年攀升,對外依存度不斷加大。根據國內外能源機構的中長期預測,估計2020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0%左右。中國石油的供需缺口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未來石油供求將是一個長期的“瓶頸”。事實上,2004年中國為此已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有專家測算,2004年僅原油一項,就使中國產生3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拖累中國GDP下降0.7至0.8個百分點。石油安全問題不僅對于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至關重要,更是關系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問題。 正因為如此,目前為保障國家未來經濟發展安全而建立石油儲備的步伐逐漸加快,但建立石油儲備必然牽涉巨額資金,以油價每桶40美元計算,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耗資超過300億美元。以中國年耗油2.6億噸計算,即使只建立一個30天的儲備,以每桶40美元計算,亦須63億余美元。 面對巨額資金的需求,有專家將目光對準了高額的外匯儲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鄧郁松告訴《證券市場周刊》,關于轉化部分外匯儲備建立石油儲備的探討早在幾年前就已提出。當時,針對大幅動蕩的國際油價,國研中心曾搞過關于中國石油安全對策的課題,文中建議,中國把石油安全與金融安全聯系起來考慮,采取合理對策,把單純的外匯儲備與更靈活的石油等戰略資源的實物儲備、期貨儲備密切結合起來。 但此提議并未得到采納,有關部門認為,當時時機并不成熟:畢竟當時世界油價和中國進口的用油量都沒有達到現在的高度,外匯儲備應用的壓力也不大,需要并不迫切,該問題也就擱置下來。但近幾年的形勢卻讓有關部門“大跌眼鏡”。 條件趨于成熟 在今年兩會中政協會議的小組討論會上,時任國家外管局局長的郭樹清就提出過這個問題。他認為,中國目前大量的外匯儲備完全有能力購買石油來做國家的戰略儲備。中國即使買進1億噸石油,也僅用掉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截至2004年年底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了6099億美元。 外匯儲備今年來的增長可謂迅猛異常,而且增長勢頭有增無減。2005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達到6591億美元,與2004年底相比,僅3個月就增加了近500億美元。這些外匯儲備持有的形式主要是美元資產,而近年來,由于美元不斷貶值,外匯儲備遭受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急需拓寬資產增值的渠道,近兩年來,國家已開創性地運用了其中的600億美元注資商業銀行,以化解金融風險,獲取有競爭力的資本回報。此舉為動用部分外匯儲備來建立石油儲備提供了有力論據。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能源專家牛犁對本刊表示,當前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石油儲備具有可行性。因為從戰略儲備角度出發,外匯儲備屬于貨幣化的儲備,石油儲備屬于物資儲備,它們實際上都是國民財富。因此,央行在考慮這部分財富管理的問題時,既要在央行手持外匯這個小圈子內部來考慮,也要打開視野從國民財富各種存在形式的合理流動來考慮,特別是在當前國家外匯儲備日益增大,外匯管理的任務日益繁重,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不如將部分外匯資產流動起來,全面發揮外匯儲備資產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牛犁認為,兩者轉化機制的形成需要國家發改委能源辦、外管局、財政部、央行等部門的共同努力,會有較大的難度。但考慮到國家能源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后,由于級別相當高,協調解決問題比較容易。而且,加快石油戰略儲備工作是當前的重中之重,形勢所迫,特事特辦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除了讓外匯資產流動起來,利用外匯儲備建立石油儲備更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羽中教授則認為,此舉一方面可以獲得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可枯竭的自然資源,而另一方面,在美元的貶值情況下,中國外匯儲備中的美元等于是自動縮水,此時以外匯來換必備的國家石油儲備,是一種戰略性為中國匯率減壓的策略,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們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而且動用外匯儲備而不是財政資金來建立石油儲備,可以減少人民幣升值時的損失。 細節有待研究 專家們認為,建立外匯儲備與石油儲備合理轉化的機制,既有利于調整外匯儲備的總量和結構以分散風險,同時也緩解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客觀上是外匯儲備資金使用的一種制度創新,“但對于具體如何操作,如何推進,以何種形式進行等,還需要進一步論證研究。” 建立石油儲備有兩種形式,一是實物儲備,這不僅耗資巨大,且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另一種是通過購買遠期原油期貨倉單來建立儲備。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所長、現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博士則認為,鑒于以外匯儲備購買石油儲備存在較大的決策風險,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化解。如,拿出一部分外匯用來購買遠期石油期貨,這樣不僅可以鎖定價格、規避國際市場價格風險,還能進行石油儲備,而且購買期貨倉單不占用儲備設施;持有大量的石油期貨倉單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期貨價格的形成,爭取中國對于國際原油市場價格的主導權,從而通過“石油金融”的支持實現石油戰略儲備的廉價建倉。 “從外匯儲備安全使用的角度出發,儲備石油期貨倉單其實可以很好對沖現貨石油儲備價格風險,而且鑒于目前它們的價格變化和美元幣值變化聯動,它們的組合還可以更好對沖外匯風險。”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也如此認為。此外,王建還提出,利用外匯儲備建立石油儲備還應納入整個國家儲備體系問題來加以考慮。如可以考慮購買外國的油田以及石油公司的股權等,這樣更有利于分散風險,保證石油供應。 王建談到,利用外匯儲備購買石油儲備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風險,但并不是有道德風險的事就不能做,給商業銀行注資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關鍵是要建立合適的機制來防范風險。如國家應建立類似于糧食專項儲備局的機構,貨幣當局可以外匯儲備資金委托、借貸或入股的方式支持該機構通過現貨與期貨進口方式儲存并經營這些稀缺資源,當然在這過程中,明確的監督機制是必要的。 專家點評:避免高買低賣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郭金龍 考慮到國際石油價格的長期上升趨勢和中國石油需求量的增長趨勢,目前單一的貨幣化儲備局面顯然對于長期風險的考慮不夠完善。如果現在不迅速建立中國石油儲備體系,未來再用外匯進口石油時,辛辛苦苦掙來的外匯儲備資產已縮水。實際上,這種情形已有先例:目前每桶55美元的石油期貨價格已經使部分新興國家多年的美元外匯儲備化為烏有。而將來隨著中國經濟開放度的提高,對外匯需求的壓力將明顯增強。因此,目前正是政府動用外匯儲備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有利時機,國家可以通過變換資產存在形態來一方面提高金融資產質量和規避匯率風險,另一方面,提高中國抵御國際油價劇烈波動沖擊的能力,增強中國的石油安全。 轉化過程中可能會存在決策風險。因為目前國際上對該問題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會掉進別人的“陷阱”。如去年“十一”長假后,國家有關部委宣布將建立4個石油儲備基地,并公布了相關的地點和計劃,就引起了國際石油期貨市場的一陣波瀾,當時國際油價的瘋漲,部分可能就來自中國將增加石油儲備基地的“貢獻”。現在中國若要提出用外匯儲備購買石油儲備就應該更謹慎,否則很容易造成兩頭損失。國際投機勢力可能也會趁機做多石油及相關衍生品,國際石油高漲,中國大量的外匯儲備將無聲“消失”在國際壟斷資本的石油期貨價格的“炒作”中。因此,以外匯儲備購買石油儲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決策過程,需要綜合考慮中國經常賬戶變化情況、國際金融形勢、油價狀況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