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眾目睽睽之下,象征美國金融霸權的美元正處于上下兩難的窘境。持續大幅貶值后,美元喪失了方向感。美元的茫然耐人尋味。
截止12月第一周,美元對歐元匯率已突破1.30大關,對日元逼近百元整數位,對英鎊則向兩元挺進。過去3年,美元對各主要國際貨幣匯率普遍下跌25-40%。如果從歷史峰值的0.80算起,美元對歐元的累計跌幅已經超過60%。在國際金融史上,這樣的戲劇性下挫是少
見的,并且往往蘊藏著某種深層涵義。
關于美元走勢的眾說紛紜,體現了美元的“精神分裂”特征。布什總統鄭重宣示繼續奉行“強勢美元”政策,做出挺美元的姿態。但美國財長斯諾關于“市場是美元交易的最好決定者”以及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關于“美國經常項目赤字擴大可能加劇全球性離棄美元資產的局面”的曖昧表態,卻讓美元在外匯市場上遭遇新一輪急挫。透過這“說一套、做一套”的迷霧,可以看出,美元目前是不怕跌,怕不跌。
美元走勢是美國經濟運行狀態的鏡子。匯率是國際貨幣的相對價格,而任何一種貨幣的匯率都是以其背后的經濟實力為基礎的。美元的跌勢既是美國經濟的自主性選擇,也體現了世界對美國經濟的客觀評價。
從根本上說,美元貶值是令世人擔憂已久的美國“雙赤字”惡性膨脹的必然結果。今年,美國經常項目赤字達到6000億美元,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6%,創歷史最高紀錄。同時,美國財政赤字也創歷史新高,達到4130億美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美國的外債已超過2.6萬億美元,大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25%。
但目前美元的疲軟,恰恰體現了美元的霸性。一方面,通過美元貶值,美國企望增強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抬升外國產品進入美國的成本,扭轉貿易逆差飚升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美國的外債大都以美元計價,美元貶值實際意味著減債。美元貶值,可謂一箭雙雕。
在當今世界,只有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處于主宰地位的美元能干出這樣的事情。俄羅斯總統經濟顧問哈津最近撰文指出,“美國為了解決本國問題正在干損事,例如大量印鈔票,于是你手中的美元開始貶值。”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美元剛經歷一場危機,著名美國作者馬丁·邁耶在其名著《美元的命運》中坦言:“美元的生產成本幾乎為零——在聯儲按個按鈕就能生產出美元來。”這樣,美國支付巨額赤字就使外國人擁有大量美元,也就形成美元過剩。結果是,其他國家人民以辛勤勞動換來的外匯財富隨著美元貶值而大幅縮水。更嚴重的是這樣一種兩難:要避免美元貶值帶來的損失,本應停止買入或拋售美元,但如果這樣,卻會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遭受更大損失。美元的霸主地位就是建立在世界對美元的依賴性上的。
實際,美元貶值對美國自己也是一把“雙刃劍”。巨額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的要害在于動搖人們對美國經濟的信心以及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美元貶值固然可能減少經常項目赤字乃至減輕債務負擔,但同時也可能引發外資抽逃。并且,由于“非工業化”進程使美國經濟結構發生了重要變化,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盡管美元貶值,但美國沒有自己的產品可以填補需要減少的進口,也缺乏“可貿易商品”。就是說,進口不會減少,出口難以增加。在一定意義上,目前的美元危機也是對美國建立在“虛擬”基礎上的“新經濟”的一次嚴峻考驗。提高利率可以提高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但這將遏制經濟增長。可以說,決策者手中可以動用的調控工具不多。
英國經濟學家沃爾特·巴奇霍特在100多年前說過:“長期不斷從事創新的大國面臨著獨特的危險,即最終可能由于不能理解自己所創造的龐大體制而衰亡。”這或許可以作為美元以及美國經濟當前困境的一種注解。
在歐洲有人預言美元貶值的“雪崩即將到來”之時,美國輿論警告“唱衰美元是一場危險的游戲”。的確有人斷言美國經濟已經“瀕臨全面崩潰”,美元無法繼續擔當全球“統一價值尺度”的重任,但毫無疑問,沒有多少人會為美元的崩潰而幸災樂禍。維系現存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符合絕大多數經濟體的利益。而這,也正是美元讓世人憂患的緣由所在。
美元可能繼續保持核心貨幣地位,但經此番貶值風暴,難免抹去不少往日的的光彩。“美元的命運,就是美國的命運”——這是《美元的命運》一書的主題。馬丁·邁耶在書的結尾寫道:“美元不會再至高無上”。這樣的預言,在今天是否有一些現實意義?(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