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2004年外匯市場,雖然走勢錯綜復雜,但美元全線走軟是主導整個外匯市場的趨勢,歐元,英鎊等非美貨幣紛紛創歷史新高。美國經濟強勁增長以及5次加息均未能對美元構成有效支持,終歸其原因:是日益膨脹的雙赤字(經常項目赤字和財政預算赤字)導致市場產生了美元貶值的預期以及美國政策取向的結果。
美聯儲連續5次加息僅對美元形成微弱的支撐
2004年前三季度的美國GDP分別為4.2%,1.1%及4.0%,全年美國經濟基本保持在4%左右,經濟對匯率的支持性依然明顯。為了防止經濟過熱導致的通貨膨脹,市場預計美聯儲將可能結束從2000年1月開始持續2年多的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于今年3月份開始將美匯價格推高。實際上美聯儲從今年6月30日開始,連續加息5次,拉開了全球的加息浪潮,英國、瑞士、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都加入了加息的行列中。然而委內瑞拉,挪威石油罷工事件、俄羅斯尤科斯事件以及墨西哥灣的颶風等人為或自然災害的沖擊導致的煉油產能的不足,美國石油儲備庫存減少,國際原油價格、國際金屬價格紛紛創下每桶56美元以及每盎司465美元歷史新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球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水平。進入第二季度以來美國實質經濟增長有放緩跡象,6月底之后連續的加息活動未能改變美元貶值的現狀。
雙赤字成為美元的緊箍咒
美國第三季度經常帳赤字增加至1647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近5.7%。格林斯潘于11月在法蘭克福發表了令美元加深跌勢的演說,他認為美國無法吸引足夠的投資,填補創記錄的經常帳赤字與貿易赤字,并認為美元匯價下跌是現階段可令經常帳赤字縮窄的方法之一。盡管布什總統在年底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將會在未來5年逐漸削減財政赤字,但基于目前財政赤字較高的水準,以及美國國內外應對事件開支的擴大,財政赤字問題將是美國經濟面臨的長期性問題,削減財政赤字目前對于美國無疑是癡人說夢。
彈性的匯率機制暗示美元繼續貶值
于2003年9月結束的7國財長會議提出了各國匯價應該采取彈性的匯率,隨后美國政府官員紛紛表示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的貨幣被嚴重低估,暗示亞洲國家貨幣應該做出較大幅度的升值。同時布什政府一再重申強勢美元政策未有改變,但是暗地里卻采取放任弱勢美元的態度。另外日本,歐洲等西方國家頻頻發表口頭干預匯市的言論,但是卻從來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干預,以干預匯市著稱的日本央行在本年度也只有在3月底干預過外匯市場,美元兌日元最低到101.90附近,瀕臨100大關。
綜上所述,在美國第一季度經濟高速增長以及對美國即將結束維持2年多的寬松貨幣政策預期的指引下,今年上半年美元兌世界主要非美貨幣全面反彈,美元指數從85.00上升到92.20,漲幅達8.47%。但是進入6月份,在美國格林斯潘發表其對美國雙赤字的擔憂后,市場對此憂心重重,美國連續5次加息也只能暫時緩解美元的跌勢,但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美元下跌的趨勢,下半年跌幅高達12.64%,全年美元指數下跌5.24%。由于美國巨額的雙赤字是一個并非在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問題,但以美元為結算體系的世界經濟,又使美元的需求不斷增加,更令美國的財政赤字難以消除。預計美元未來將繼續遭受打壓,何時見美元風云逆轉,且看05年匯市再現分曉。
富利恒外匯 葉憬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