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雄文評論:全球進入緊縮周期 警惕通脹風險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5日 18:46 新浪財經 |
--美國基準利率上升到6%也不足為怪 肖雄文 過去20年,全球處于降息周期,美元LIBOR從1984年的13.75%下降到2004年的1%,走過了下跌5浪,從2004年中開始回升,目前到5.75%左右,其他主要國家利率走勢類同。 期間伴隨著商品的熊市和股市的牛市,還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和蘇聯的解體。在上一個商品熊市中,蘇聯解體了,因其是石油出口大國,不把油價降至10美元/桶,不足以動搖蘇維埃的經濟基礎。這次可能輪到中國了,中國是資源進口大國,不把商品價格推上顛峰,不足以扼制中國的和平崛起。--這是巧合、陰謀抑或是宿命,值得深思。 商品價格上漲,意味著通脹。 目前全球通脹的溫和得益于中國的廉價商品和產能過剩。但值得注意的是,羅杰斯國際商品指數的締造者杰姆.羅杰斯又(www.jimrogers.com)開始吹捧農產品了。如果正如其所料,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就堪憂了(中國CPI構成中,38%是食品)。同時,中國也在反思過去20多年的經濟增長模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思考:為什么中國出口的產品價格總是那樣低,而進口的產品總是那樣高,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情可以堪? 中國商品價格過低的原因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原因是投資過熱,投資過熱的原因是資源價格低(包括土地、勞動力、資金、環境、政策門檻),企業仍有利可圖,特別是外資(政策優惠多,超國民待遇)。但是,中國的資源價格不可能繼續低下去,現在政府意識到了這點,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包括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人為本理念等。這意味著中國的資源價格將不再便宜,包括人力資本、土地價格、資金成本、環境成本、資質門檻等。 另一方面,國外資源大國也在擠兌中國。鐵礦石價格在去年上漲70%的基礎上,今年又上漲了19%。在成本上升,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按經濟規律來講,發展下去,就是企業虧損、破產倒閉,工人失業,金融和經濟危機。過剩的產能將在經濟危機中被消滅,也就是常說的企業重新洗牌,股市上將表現為兼并重組的大量發生。"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難以避免。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工廠歇業,產能減少,物價上漲,央行為抑制通脹,往往不得不提高利率。這又將進一步提高資金成本。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新的消費需求積累起來了,經濟才能進入新一輪循環景氣周期。鑒于商品周期的長度,這樣的經濟大循環周期一般是20年左右。 再者,從人口老齡化程度和養老保障的需求考慮,通脹也可能成為未來20年的總趨勢。全球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二戰后"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人開始步入退休年齡,中國的人口高峰出現在稍后的60、70年代,比發達國家晚20年左右。但80、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其人力資源成本(如教育)與60、70年代的人已不可同日而語了。換句話說,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成本也會有結束的一天,這個時間屈指算算,不會超過10年。而全球的養老保障都是不足的,中國的欠賬更多。消費與積累的失衡,供不應求的局面,將使紙幣貶值。 過去20年來,利率處于下降通道,全球流動性過剩嚴重,在實物資產和貨幣之間,天平將傾向實物資產,物價終將上漲。央行為保持貨幣幣值的相對穩定,也將不得不加息以收緊過多的流動性。所以,種種跡象表明,全球利率下降的周期已經過去,未來可能進入緊縮周期,與之相伴的,可能是全球股市的熊市和商品、特別是農產品的牛市。這個觀點與羅杰斯的不謀而合,但我真希望這種推理是錯的。 下圖為美國商品研究局(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CRB商品指數,在2002年開始進入牛市。比較其與1年期美元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的走勢,20年來二者是100%正相關的。即物價漲,利率升。目前商品指數創了歷史新高,但LIBOR并不高。有理由相信,美國以及全球的加息周期遠未到位。所以,各國央行紛紛警惕通脹上升的風險是有道理的。 最近,歐洲央行(ECB)決議調高利率25個基點至2.75%,土耳其、韓國、印度與南非的央行也大舉調高利率,而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官員對通貨膨脹發表的強硬言論,已經令市場措手不及,導致了近一個月來股市、商品與新興市場資產的連番重挫,投資者紛紛獲利了結并且將資金轉投于美元和包括美國國債在內的避險資產,令美元不斷走強,美元似乎找到了新的上升理由。6月29日美國聯邦基準利率上調到5.25%已經沒有異議,甚至可能一次加息50個基點至5.50%,而8月、10月的加息也在大家的預期當中了。 羅杰斯商品指數20年走勢圖 美元1年期拆借利率走勢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