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波動范圍或加大,而市場對遠期、掉期等套期保值產品的需求將增加
本報記者 韓圣海 發自上海
就在2005年行將結束之際,深受關注的銀行間外匯市場首批人民幣對外幣做市商終于揭盅。中國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等中外資銀行昨日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成為銀
行間外匯市場的首批人民幣對外幣交易的做市商。
復旦大學教授孫立堅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這是中國金融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化和延續,在人民幣做市商制度推出后,由中外資商業銀行組成的做市商將成為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力量,可以更好地發現人民幣的市場匯率水平,為進一步的匯改提供參照。央行今后將更多地通過貨幣政策、窗口指導影響匯率,但必要時也會入市干預!
此前,央行是外匯市場中人民幣對外幣交易的唯一“做市商”,為維護匯率穩定,央行不得不承擔著唯一買盤的角色,即便是7月21日人民幣匯改后,人民幣和外幣之間的“市場供求關系”體現也不明顯,因為央行仍是人民幣對外幣交易的唯一“做市商”。
“目前銀行間市場中人民幣對外幣的交易主要以人民幣對美元的交易為主,在人民幣對外幣交易做市商推出后,人民幣對美元未來的日間波動可能會加大,波動范圍可能會更接近央行規定的每日正負波幅千分之三的限制,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速度可能會加快!敝袊鈪R交易中心的一位人士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在此情況下,相關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會增加,對遠期、掉期等套期保值產品的需求將增加,對銀行的外幣資金營運要求提高,外幣資金運用和保值增值問題將凸現。不過,短期內央行不可能馬上退出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水平不會太大!
上述外匯交易中心人士同時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人民幣對外幣交易的詢價系統目前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做市商制度隨時都可以推出!
匯豐銀行中國新聞發言人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做市商制度引入有利于活躍外匯市場交易,提高外匯市場流動性。匯豐將積極參與推動中國外匯市場的發展。”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有關人士透露,為進一步深化外匯市場建設,除了在銀行間市場推出首批人民幣對外幣的做市商之外,外匯局還決定從2006年首個交易日起,在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即期詢價交易,以降低外匯交易清算風險,為外匯市場主體提供多種可選擇的交易模式。
名詞解釋
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是指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核準,在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人民幣與外幣交易時,承擔向市場會員持續提供買、賣價格義務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國家外匯管理局今年11月份發布《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指引(暫行)》,決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人民幣做市商制度,凡符合條件的外匯指定銀行均可申請做市商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