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6月CPI數據點評:略低于市場預期 未來可能跌至1%

本月CPI數據出臺,與新浪財經倉石研究中心2.3%的預測結果(倉石解讀:6月經濟數據倒逼央行救急)非常接近,僅有2.2%。

比預測值低0.1個百分點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做出預測結論時,食品價格參考的是上中旬的數據。而本月CPI中食品價格同比僅漲3.8%,低于預期的4.4%,其中豬肉價格下降12.2%,降幅高于商務部的市場監測數據。而PPI中,化工原料類價格下降1.3%,燃料動力類價格下降1.6%。這兩個的降幅也超過預期的-1.2%。

以上是同比數據,看環比數據,我們發現6月當月CPI環比跌去0.6%,其中食品價格下降1.6%,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下降0.9%,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3%。

CPI環比數據出現了連續第三個月環比下降,且降幅逐漸擴大,今年以來,僅有1月(春節月份)、3月兩個月份環比上漲,從2月初開始,累計環比降幅近1%。連續3個月出現環比下降這種情況,上一次出現是在09年上半年,而09年正是本世紀以來中國經歷的第二次通縮。

如果就此往后幾個月推演,假設物價絕對水平保持不變,考慮到去年3季度CPI仍然在較快攀升(去年7月CPI環比漲幅達到0.5%,8月0.3%,9月也達到0.5%),那么下個月我們就會迎來CPI的“1時代”,跌破2%,9月份數據可能就要接近1%;即使物價在三季度改變現有趨勢,出現類似于去年的上漲,那么也僅能維持在2%附近;如果物價環比下跌的趨勢如果延續,那么CPI跌破1%也是指日可待。

通脹的陰影尚未遠去,通縮的風險就要來了嗎?

在探討通縮風險是否會來臨之前,我們先渲染一下通縮的危害吧。對于中國的老百姓來說,通縮的印象遠遠不如通脹深刻,但從主要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決策上講,往往是“寧要通脹,不要通縮”,適度的通脹對于企業和就業都有利,可以成為就業和企業盈利的潤滑劑。

而通縮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加速經濟衰退,企業利潤減少,失業率上升,事實上今年以來,我們發現民工荒的新聞幾乎消失,而三一重工等大企業裁員的新聞卻不斷出現,這還是在人口紅利開始消失的背景下出現的;另一方面,通縮可能導致資產價格下跌,居民的財富縮水,比如01年開始的通縮幾乎伴隨著股市的長期熊市,而日本則在長期通縮下經歷了數十年的長期熊市。

通縮與否 市場出現較大分歧

CPI數據出來之后,我們也關注了新浪微博和新浪網財經頻道上各路專家的主要觀點,發現關于通縮的判斷,分歧很大。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博士就6月CPI同比上漲2.2%發表微博評論,CPI快速回落,說明物價上漲的壓力進一步消除,不過,由于CPI依然還是正數,因此也不能由此判斷中國經濟已經陷入通縮。而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則表示,全球降息潮,將使明后年通脹再起。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PPI已經連續四個月保持在負數區間,顯示不僅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影響,另一方面國內總需求也仍在繼續走弱,暗示通縮風險抬頭。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則認為,存在通縮風險的主要原因為:一是國內經濟增長疲軟導致需求放緩;二是歐美經濟下滑使得輸入性通脹壓力減輕;三是食品價格仍將下滑;四是M2仍低于既定目標。

而北京領先國際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董先安在最新博文【更長視角看通脹、房價和增長前景】中提到,CPI、PPI同比略低于預期,通縮果不其然更多被提及。但是,簡單化地以CPI、PPI同比來把握通脹變化,往往大錯特錯。對于這一觀點,我們倒是非常認同的,然而就市場的認識和政策決策層的參考基礎來說,同比數據不可避免的被放到很重要的位置。

總體來看,反對通縮觀點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食品價格的下跌可能快結束,二是國內外寬松的政策將推漲物價;支持通縮風險的觀點在于,國內外經濟下滑,貨幣擴張乏力。

我們的觀點是,貨幣擴張乏力可能是通縮風險的根本來源,不僅僅是短期的貨幣增速低于目標,而是長期的貨幣增長機制發生根本改變。

通縮風險的根子在貨幣

我們剛才談到,6月CPI已經回到29個月前的相對低位,且這種狀態還會持續。但是貨幣政策呢,在經過微調之后,無論是基準利率還是存款準備金率,都仍然遠遠高于29個月之前。從積極的意義考慮,政策空間被打開,未來有繼續大幅降息和降準的空間,這也是很多人認為,現在談通縮似乎有些為時過早的原因。

我們也并不認為通縮就一定會發生,未來可能長期保持一定的通脹水平,不再繼續下滑,但是如果以下的情形發生,那么通縮的風險將有可能提高。

一是國內的貨幣政策力度不夠或者效果不足。我們認為,國內的貨幣政策取向上未必會明確要“寬松”:一方面,到目前為止的經濟下行,在名義上仍然是“主動調整”的結果,對于主動調整的結果,不會迅速否定;另一方面,08年前后的政策大起大落,給很多批評人士留下話柄(包括我們也偶爾會說)。因此我們認為,未來政策放松暫時還會在“微調”的框架內。

我們的另一個擔心是,即使政策運用充分,效果也未必如09年那樣立竿見影,詳細可以參考新浪財經倉石研究中心的策劃《超級四萬億是天方夜譚》

關于貨幣政策,有一個經典比喻,貨幣政策如同韁繩,它可以拉住狂奔的牛——通貨膨脹。但是如果牛不想前行——通貨緊縮,無論怎么松韁繩,也不會讓牛奔跑起來。本世紀初中國的那一輪通縮,當時若干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都沒有明顯的效果;而經過了高增長泡沫破裂后的日本,長期維持零利率政策,也長期伴隨著通縮。

之前的文章中跟大家談到過,近年來中國的貨幣高速增長,不僅僅是內部擴張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持續的順差和熱錢流入直接創造了大量基礎貨幣。而近一年來,外匯占款負增長的情況開始出現,人民幣開始貶值。一旦跨境資本流動出現異常,大規模熱錢和存FDI撤離,那么中國的貨幣創造機制的根本將被動搖,創造貨幣的來源可能變成消滅貨幣的來源,僅僅依靠內生性的貨幣創造,很難維持經濟增長必須的貨幣增速。

這種情形發生的驅動力可能有幾點:一是中國經濟持續衰退,資產價格下跌,本幣貶值;二是美國經濟繼續好轉,熱錢因為逐利回流美國;三是歐洲進一步惡化,惡化到了“救歐洲成為一件有利益的事”,歐洲出現類似08年美國危機后的資金流入。

如果資本流出真的發生,且影響到中國的貨幣正常增長,這可能就意味著中國一個貨幣增長周期的結束,也是加入WTO后雙順差引領經濟增長模式的告一段落。那么通縮就不僅僅是風險,而是長期必須面臨的現實。

最后我們表示,本文不主張政府僅僅面對通縮的可能性就立馬大規模放松貨幣,我們不想做任何政策建議,因為事實上是無意義的。我們只有給讀者的建議,如果通縮發生,您該如何應對?我們的建議是:投資上現金類資產為王,權益類資產盡量選擇有足夠抗周期能力的低估值品種,同時全球投資分散風險,另外要盡量保住工作。

(撰稿:楊宇)

通縮風險是否發生,根本取決于中國貨幣高速擴張周期是否結束。 【我來評論】 轉發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