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貨交易所又見逼倉:天膠危情再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3日 14:3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羅捷 上海報道 “天然橡膠期貨7月合約上又有可能出現多頭對空頭的逼倉。”又是一位匿名的期貨投資者向記者主動“爆料”。一個多星期以來,記者已經十余次接到這類的“舉報電話”。
6月10日收盤時,天膠期貨7月合約的持倉量仍高達10萬余手,結算價維持在15595元/噸的高價上,庫存天膠超過20萬噸,如果全部交割,那么將成為國內僅次于2002年5月大豆的又一個巨量交割合約,所需動用的資金將超過30億元。 隨著7月合約交割日期的臨近,天膠期貨市場又一次彌漫著不平常的味道。 7月合約的對峙 上海中期一位研究員說,目前天膠7月合約上的多頭頭寸相當集中。上期所公布,6月3日收盤以后,深圳金牛、實達期貨、金鵬期貨、上海金鵬四個期貨公司席位上集中了27221手多頭頭寸,占全部51881手多頭頭寸的50%以上,這一持倉格局至6月10日仍未有變動。而這幾家公司在圈內被稱為“金鵬系”。 金鵬系多頭持倉相當集中是空頭認為其意圖逼倉的理由之一。 空頭的另一個理由是:5月19日以后,天膠期貨7月合約價格走勢出現了180度大反轉。 5月19日,該合約價格一反下降趨勢,從開盤的13300元/噸拉升至14600元/噸,盤中漲幅接近10%。也就是說,按照5%~10%左右的保證金比例,當天的投資就可以翻番。隨后幾天,該合約價格連續上漲,最高接近了16000元/噸的高位。6月10收盤時仍維持在15595元/噸的高價位。 一位空頭頭寸持有者說,在這一價位上,他的浮虧在2000元/噸左右。盡管有可能損失嚴重,但他仍然沒有平倉。他的判斷是,現在上期所的倉庫里有超過20萬噸的天然橡膠,多方如果全部吃下需要的資金超過30億元,而多頭要籌集這筆巨資幾乎不可能。所以他希望在多方無法“吃下”庫存的情況下,由多方主動拋出平倉,減少自己的損失。 但多頭顯然有自己的判斷。 外高橋期貨施海認為,從7月合約現在走勢情況判斷,多頭對未來價格走勢非常樂觀,只要多頭的資金鏈不斷,到了7月份交割期臨近,空頭虛盤(指沒有足夠的庫存倉單,完全是投機)將不得不認輸平倉。這樣,多頭將有很大的盈利空間。 上期所5月28日公布的庫存顯示,有20萬噸天然橡膠可供交割。而7月合約的單邊持倉超過5萬手(25萬噸),顯然至少有5萬噸的賣盤是虛盤。另據業內人士透露,20萬噸的庫存中,至少有9萬噸左右沒有在7月合約上拋出,也就是說,7月合約上的虛盤量最少也在10萬噸以上。如果空頭每噸損失2000元,平掉這些虛盤,空頭就將損失2個億。 多空雙方都在等待對手比自己先倒下。 又見逼倉? 實達期貨一位資深人士認為,從價格上判斷,天膠7月合約價格明顯超過其他月份,“有逼倉的跡象”。7月合約6月10日結算價為15525元/噸,比8月合約高出約1800元/噸,超過其他月份合約更是接近3000元/噸。而上海、青島等地的天然橡膠現貨價格也就在14000元/噸左右。 該人士認為,這種過大的差價意味著,7月合約的多頭希望維持高價位,逼迫空頭斬倉出局。 有多位做空的現貨商都認為,多方的資金來源有問題。 有機構傳真稱,五礦集團、維維集團等企業集團利用上市公司的資金進入期貨市場做多天然橡膠。該機構認為,這些集團下設的上市公司未經公告就進入高風險的期貨市場,損害了股東的利益。但該機構未給出任何證據。 記者向這兩家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求證時,均被告知“絕對沒有這種事情”。而各期貨經紀公司則以“客戶資料必須保密”為由,拒絕提供任何有關投資者的信息。 為什么又是天然橡膠? 回顧歷史,從1997年的天膠708事件到去年11月大量客戶穿倉事件,天然橡膠似乎總是跟“逼倉”二字聯系在一起。 中國期貨業的一位元老級人士說,天膠期貨之所以出現這么多的風波,與現有的制度性因素有很大的關系。 以銅期貨為例,盡管2003年銅期貨的價格也大幅度上漲近80%,但銅期貨從未出現逼倉的問題。外高橋施海認為,“沒有誰能扛得動。”也就是說,一旦有人開始想通過超常規做多,逼迫空頭以斬倉的方式認輸出局是不現實的。因為,銅在全世界范圍內流通的成本很低,一旦價格超過了正常范圍,就會有大量的現貨蜂擁而至,再大的資金也承接不了如此規模的現貨。 而天膠市場則不同。按現行規定,進口天然橡膠不能進入流通領域,也就很難成為可交割的倉單,而國內的天然橡膠產量又有限(年產僅55萬噸左右),客觀上讓一定量的資金全部吸納現貨成為可能。比如,30億的資金就可以買光庫存中的天然橡膠,而擁有這樣資金規模的機構,在國內并在不少數。 而且上期所為了防止出現個別機構操縱市場的風險,嚴格控制持倉數量,單個投資者最多只能持有300手的期貨合約。 這一限制幾乎斷絕了大機構名正言順的投資可能性。因此,違規的“分倉”行為屢禁不止(在不同的期貨經紀公司分別開立帳戶),使得主力資金的蹤影變得撲朔迷離,監管層很難判斷一個機構真正持有多少頭寸,對市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一些大鱷就有機可乘。 前述期貨界元老認為,正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天然橡膠這種產量、庫存都不大的期貨品種,天然的就成為大肆炒做的上佳選擇。 因而,天膠8月合約又可能成為下一個“逼倉”的選擇。 根據上期所公布的交易資料,天膠8月合約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內增倉4萬余手,持倉量達8.8萬余手,但期價漲幅不是很大,多空雙方在爭7月合約控制權的同時,又在8月合約上拉開了再戰的架式。 中國國際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的分析師說,由于天膠8月合約增倉是在13000元/噸附近完成的,對于這樣一個可上可下的價位而言,7月合約上的多頭如果全部接貨,后市是否有可能轉拋到8月合約上,市場對此仍然存在相當大的爭論,這也是多空爭先擴倉天膠8月合約的一個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