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報告提出中國石油安全四大對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3日 10:37 世華財訊 | |||||||||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行業景氣報告提出,我國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國家石油安全迫切需要采取積極倡導內外開放等四方面的對策。 據經濟日報4月12日報道,時下全球經濟升溫,推動石油需求快增,油價飆升。國際能源機構新近預測,2004年中國的日需石油量會達到580萬桶,這將使中國逐步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陳強、范敏執筆的最新行業景氣報告呼吁,國家石油安全保障亟待加強。針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的狀況,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最新行業景氣報告提出,國家石油安全的生命線迫切需要得到保障。 報告分析,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按年均9.7%的速度增長,原油消費按年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國內原油供應增長速度僅為1.67%。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此后進口量逐年增大,預計最遲在2005年,我國的石油進口規模就將突破一億噸大關。如果按照未來15年經濟增長將維持在7%以上預計,原油需求將至少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而同期國內原油產量增長速度難以超過2%,因此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國家石油安全迫切需要采取以下四方面對策。 石油安全保障之一:積極倡導內外開放打破壟斷競爭格局 報告指出,我國石油企業在國際市場中還處于弱勢,不具備與國外大型企業集團抗衡的能力。但是,按照我國入世對外資開放石油市場的承諾時間表,2004年年底前,國內將全面放開石油產品零售市場,并在2007年年底前放開批發市場。 屆時,外國企業將可能帶著價格制訂優先權和石油期貨套期保值的雙重優勢進入中國石油市場。對此,我們必須打破現在國內市場以中國石化(whmsebhyy.com/realstock/sh600028.html#xgzx' target=_blank >資訊 whmsebhyy.com/realstock/sh600028.html' target=_blank >行情 voteview.sina.com.cn/cgi-bin/voteview/comment.cgi?channel=stock&newsid=sh-600028&style=1' target=_blank >論壇)和中國石油為“兩大主體”的壟斷競爭格局,改變對國內外投資者投資國內石油行業的監管政策,加快形成以市場主體多元化和油源來源多樣化為重要標志的平面化多層次市場格局。 在石油勘探方面,應破除現有法規僅允許中石油與外國公司聯合開發中國的陸上油氣資源,海上石油的開采權則歸中海油的政策,允許中石化與外國公司一起進行陸上石油勘探和開發,國內大型石油公司也可通過投標方式獲得國內油氣田的勘探開采權。 在對內開放方面,應貫徹率先對內資開放的戰略。現在的多元化主體只有國有企業和國外大型石油石化集團,缺少國內民間資本。而讓中國民營企業更多更快地進入中國石油領域,則是打破石油市場壟斷的一大步。同時,要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學習借鑒跨國石油石化公司的經驗和做法,在鞏固國內市場主導地位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國際化經營。 石油安全保障之二:利用石油期貨市場著力規避市場風險 在我國能源供需結構中,目前石油供應短缺矛盾相當突出。由于后備資源嚴重不足,從長期看,大量通過貿易途徑直接從國際市場購買石油是必然的選擇。然而國際油價的波動對國家的利益和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國石油安全的最大風險,仍是市場化的價格風險。 作為石油現貨儲備和經營的必要避險環節,參與石油期貨套期保值,進行非實物形式儲備石油,為最大限度規避國際油價波動風險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化運作途徑,也是必然的市場選擇。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如不參與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將無法以市場運作的方式鎖定經營成本,無異于自綁手腳,從而會面臨市場的雙重風險。 報告提出,在參與國際期貨市場運作的同時,可以考慮以燃料油品種作為突破,將恢復石油期貨交易的工作擺到有關部門的工作議程上,把石油儲備資金、石油儲備建設與運營資金、石油對沖基金等有可能納入整體架構之中,形成一個抗風險的全新機制,逐步改變中國企業被動接受世界石油價格的局面。 石油安全保障之三:要改革石油工業和石油市場管理體制 石油商品交易市場化,對國內外各類資本是個巨大的歷史機遇,也對我國政府職能提出了新的挑戰。報告提出,抓住歷史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必須盡快改變目前我國能源監管相對滯后的局面,才能適應未來我國石油工業大發展的需要。 報告認為,能源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以及能源建設項目的超長周期性,決定了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不可能對其撒手不管。我國也有必要建立國家能源綜合管理機構,協調能源工業、能源市場、能源對外合作、能源外交等領域的關系,確保能源長遠發展和能源安全供應。 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調查報告建議將管理能源的主要職能合并到國家綜合管理部門,或適時成立能源部,統籌包括石油在內的整個能源工業。 同時,在國家能源綜合管理部門內,設立相對獨立的石油(天然氣)監管機構,以保證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實施。國家能源綜合管理部門側重制定政策、規劃,負責綜合平衡。監管機構在政策法規框架下,對油氣資源、市場準入、價格調控、服務標準、信息數據,以及質量、安全、環保等實行統一監管,把執法監督的職能落到實處。 石油安全保障之四:要加快發展天然氣緩解石油供需壓力 據專家預測,目前,天然氣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已達到23.8%,而到2010年后天然氣有可能超過煤炭和石油,成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 報告對此分析指出,我國天然氣工業起步較晚,發展滯后,目前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僅為2.1%,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與亞洲平均8.8%的水平也有較大差距。天然氣是優質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天然氣,對改善我國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報告強調,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必須把加快發展天然氣提上議事日程,實現天然氣工業20-30年的快速發展。初步規劃2020年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1100億立方米,引進國外天然氣800億-1000億立方米,將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提高到10%左右。在抓緊西氣東輸工程的同時,加快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成都、重慶、西安、武漢及主要沿海城市為中心的區域消費市場。 (徐笑冬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