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夢的諾貝爾獎瓶頸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1日 10:21 南方都市報 |
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時節,作為習慣的看客,國人的心總要習慣性地“復雜”一次。在膨脹的大國感覺下,無緣諾獎的失落,今年的“復雜”別有一番滋味。 奧運會上拿了一堆金牌,G7歷史性地邀請中國參與對話,經濟增長進入平衡狀態,權力交接制度化折射政治的深刻變化,世界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中國的崛起——一系列光彩照人的成績下,國人的大國感覺日益膨脹,報章則流行起教國人如何做大國國民的文章。當我 們豪情滿懷地品味著做大國國民的感覺時,又一次在眼前晃過的諾貝爾獎猶如一盆冰涼的冷水潑在我們的熱情上:至今沒拿到一塊嚴格意義上的諾貝爾獎,我們算得上大國嗎?在全球化號角高歌猛進的今天,世界越來越融為一體。在這個基礎上,一個國家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國,不僅要有“獨善其身”層面上經濟的騰飛,政治的昌明,科技的進步,外交的成功,文化的繁榮和體育的輝煌,還要有“兼濟天下”層面上為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的貢獻——尤其是科學進步上的貢獻。只有“獨善其身”和“兼濟天下”兩方面的成功,才算得上是全球舞臺上真正意義的大國。 通俗點說,大國不是自封的,是需要別人承認并尊重的,別人憑什么承認并尊重你為大國呢?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看在同時代中你不僅為自己而且為整個文明做出了多大的貢獻。而從設獎初衷和評價標準看,諾貝爾獎正是表彰一個國家為全球科學文明的進步做出多少貢獻的獎項。我們與諾貝爾獎無緣,深刻地表明在這個時代,面對全球科技文明的進步,我們沒有貢獻多少東西。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在諾貝爾獎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對整個人類文明進步貢獻的大小。所以我們看到那些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或者是解決了人類某個共同面對的難題,或者是縮短了人類通向某項福利的距離,或者是特定時代人類的某種宿命。總之,他們的努力對全人類的福利的增加做出了貢獻。對于我們與諾貝爾獎無緣,我們可以找出很多理由,政治因素、經濟投入、文化差異、歷史偶然等等,但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在同時代中,相比于很多真正的大國,我們對全球文明進步的貢獻確實羞于啟口。諾貝爾獎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在這方面的“小”和“私”。 諾貝爾獎不僅僅是一個獎,它時刻提醒著我們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程度,它是我們實現大國夢的最后一個瓶頸。 (原載10月10日國際在線,作者曹林,本報有刪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