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經濟思路該變變了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9日 14:23 河南報業網-大河報 |
顧一冰 若說“黃金周”期間外出的人不累,那是假話。車站、景區、店鋪全都在“滿負荷”運轉,甚至公園里的動物也累得不行:由于人流觀賞負擔過重,“千年神龜”不幸“仙逝”,參加大巡游表演的老虎竟在眾目睽睽下的觀賞車上呼呼大睡,瞧它們給累的。(見10月8日《新聞晨報》) 數億人次的“民族大移 動”,人滿為患的商場與景區,熱鬧是熱鬧,可過了“黃金周”不少人卻覺得怎么比上班還累,這個假休得“真苦”。覺得累的還有城市和景區的交通和旅游管理系統,數公里的道路能讓車流蹣跚數小時,而景區只見“人群”不見風景,“你在看人群,人群在看你”。 “黃金周”的設計原本是為了調動消費需求、拉動內需。節假日前夕,政府部門緊急動員交通運輸等各個系統加強準備,做好一副沖殺的架勢,媒體也連篇累牘地報道吃、住、行的緊張狀況,這種人為制造的“供給”緊張在客觀上又對“需求”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但經濟學中關于邊際效應遞減原理卻告訴我們:人在吃第三個面包同吃第一個面包時的感覺是不同的,如果一下子在嘴里塞滿面包、連回旋的余地都沒有,那感覺就更糟糕了。節后的商業、旅游業也許在盤點著“黃金周”日進斗金的“戰績”,但他們也要面對顧客對服務質量的抱怨,然后還要面對節后漫長的“淡季”。 “中央一聲令下,全體開始休假”,你看,動物累了,人累了,社會也累了。長假雖然給商業、旅游業、餐飲業等行業帶來了豐厚的效益,卻勞累政府和社會調動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確保交通和安全。同時,全民出行遭遇的是交通擁堵、人滿為患,老百姓出游有時簡直是受罪。這樣的“黃金周”對經濟、社會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對人而言,有可能會導致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多種問題,節后出現的“長假疲憊”就是明證。因此,在提倡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政府的“度假經濟”思路該轉變了,百姓的度假觀念也該轉變了,我們應該選擇多元化的休閑方式,錯開“一窩蜂”式的假期,讓個性化休假、“帶薪休假”等方式逐漸成為休假的常態。 對這種集中休假的方式進行改革已經迫在眉睫。下一次長假,我們希望能不這么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