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行業專題--石油業 > 正文
 

把脈石油爭奪過度癥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8日 10:04 《環球企業家》雜志

  中日兩國在能源問題上除了沖突,有更好的解決之道嗎?

  盡管兩國官方都已相當克制,避免過激言行,但東海春曉氣田爭端還是表明,中日的能源競爭已升級為外交摩擦。

  三年多來,在西伯利亞、伊朗、北非的油田,印尼的天然氣田,泰國克拉地峽的開鑿 工地……,幾乎每個中國想獲得的石油進口源,日本都會介入競爭。日本中途進入并動搖了中俄“安大線”,更是震動中國朝野。

  中日在能源問題上咄咄逼人的競爭,從結果上看是兩敗俱傷。有人評價為“石油爭奪過度癥”——因競爭引發了溢價,兩國都花了不少冤枉錢。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中國的能源保障成為一個亟待克服的瓶頸。始于2002年下半年的電荒,至2004年演變為“煤電油運”的全面緊張。200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事實上,開拓海外石油是近幾年中國外交努力的焦點之一。

  令人擔憂的是,對石油資源的激烈爭奪,尤其是東海春曉氣田爭端,是否會導致兩國關系出現大踏步的倒退?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張季風對此持謹慎的樂觀。過去數年間中日關系一直表現為“政冷經熱”。雖然兩國高層沒有實質的接觸,但在經濟上相互的依存度越來越高:中國是日本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是拉動日本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從事態發展看,兩國政府都在努力,避免事情朝更壞的方向發展。”張季風對《環球企業家》說。

  盡管均為石油進口大國,但中國對進口石油的急迫感顯然超過了日本。目前中國進口石油的一半來自中東地區。由于薩達姆政權倒臺,中國在伊拉克的一宗12億美元的收購交易正處于擱置狀態。中國渴望在中東之外找到穩定的石油來源。而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完備的石油儲備體系。二戰后,日本與美國結成了鞏固的政治軍事同盟,而反恐戰爭使這種關系更緊密了。

  “和則兩利,斗則俱傷”。從長遠看,解決能源問題最佳的途徑應是理性的、健康的競爭,乃至某種程度上的合作,最佳榜樣是歐洲煤鋼共同體——它推動了歐盟的統一。“合作論”是相當樂觀的:如果亞洲國家在能源問題上加強合作,為建立東亞乃至亞洲能源環境共同體而積極行動,將可能為實現亞洲地區全面合作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示范。

  去年,日本曾經游說建立一種相互調劑余缺的亞洲石油儲備體制。具體想法是,利用日本的空閑儲油能力,促進東亞石油共同儲備。但是說到底,石油太珍貴了,東亞諸國彼此間的信任又沒有達到一定高度,日本的倡議沒有獲得太多響應。

  今年,亞洲的區域能源合作有了啟動的跡象。6月,亞洲合作對話組織發表了《青島倡議》,倡議成員國加大在能源勘探與開發、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和開發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在行動上,中國、日本、印度、韓國與菲律賓同意定期會面,聯手合作處理能源問題。不過,至少在相當長時間里,亞洲內部的能源競爭要比合作更明顯。

  對于正在進行有史以來最大工業革命的中國來說,除了“斗”與“和”,在能源問題上還必須有更長遠的思考和更大的智慧。在這方面,法國的做法很有借鑒意義。

  法國2003年的石油費用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37%,油價上漲對其經濟的影響很小。這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汽車發動機的效率比較高,消耗能源較少的服務行業不斷發展,還有個人的節約意識。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核能。1973年全球石油危機前,法國電能的60%都依靠使用重油的熱電站。席卷全球的能源危機使法國蒙受重大打擊,從此決心發展核能。至1990年,核電已占法國電能供給的80%。

  目前,我國的核能利用水平很低,核電僅占全部發電量的2%。而在我國新增的石油需求中,很大一塊來自于獨立的柴油發電機。為了更長遠的能源安全,來一次“法國式”的長征,應該是值得的。

  背景BACKGROUND

  春曉油氣田是中日關于東海大陸架劃界和資源開發等重大海洋權益之爭的一個側影。該油氣田位于浙江寧波市東南350公里的東海西湖凹陷區域,由4個油氣田組成,總面積達2.2萬平方公里。

  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專屬經濟區為200海里。但中日兩國領土之間的海域不足400海里,有相當一部分重疊。為了維護兩國關系,中國目前從事開采的油氣田全部在沒有爭議的、日本方面也認可的“日中中間線”的中國一側,并未在有爭議的海域從事任何商業性開發。

  6月22日,中國外長李肇星在青島同日本外相川口順子舉行會談時,建議兩國共同開發海上天然氣。然而川口要求中國提供“春曉油氣田”的詳細資料,并稱擔心中國可能“侵害”了日本的海底資源權益。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則在日本國內回應稱:“我們對中國的提案不感興趣,在這方面,我們不考慮聯合開發。”

  (文/《環球企業家》□ 烏村|文 出自:2004年9月 總第102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石油爭奪戰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F1中國大獎賽
《2046》公映
法國特技飛行隊訪華
網游天堂2新增服務器
2005新浪考研大講堂
國慶出游寶典
“十一”繽紛車世界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