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中國經濟周刊》2004 > 正文
 

地方政府縱容稅收黑洞 弱化納稅指標又如何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3日 17:38 《中國經濟周刊》雜志

  日前國家審計署發布的今年第四號審計結果公報顯示,788家財務制度比較健全、管理相對較好的重點稅源大戶,企業稅收征管情況堪憂,大量存在會計核算、納稅申報不實現象,從2002年至2003年9月因此導致的稅收“黑洞”超過了250億元,造成了國家稅收嚴重流失。審計長李金華甚至表示,“有些事情比公布的還要嚴重”。

  優秀企業尚且如此,何況其他企業!更值得關注的是,在被調查的企業中發現,部 分地方政府出資興辦的企業,少申報和少納稅情況嚴重;被調查的35個市(地)中,19個(占一半以上)存在地方政府干預稅收政策執行、越權減免稅問題,46家(占5.83%)企業享受著地方政府越權批準的各類減免稅政策。

  一邊是“黑洞”如此之大,一邊是地方政府縱容甚至唆使“黑洞”的放大,除了因國稅地稅雙軌制導致的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政權過大造成的行政越權稅收之外,我們發現,目前稅收征管體制的既有弊端才是真正的黑洞之源,而其中的征稅指標的設定本身就是最大的漏洞。

  按照目前的稅收征管慣例,每年的征稅指標分別由國家稅務總局和地方稅務局制定,依據主要是當地前一年的征稅基數及地區經濟發展情況,但在稅務系統,數據只能作為統計用,而不能作為計劃用。按理說,稅收多少,應該是根據經濟增長情況與法定稅率的簡單算術來最后落實,稅款增長必須以納稅人的應稅收入增長為其前提。具體到每一個納稅戶而言,肯定是有增有減,根本無法預先通過計劃進行準確核定。可現實中稅務部門是依照年度稅收計劃進行管理并執行目標考核的,所以一些稅務部門為完成上級下達的征管任務,對稅款入庫進行人為控制或調節就成為其必然的選擇。

  因為“計劃指標”的“虛制傾向”,使其在定量或量化分配上缺乏科學而合理的依據。稅額的實際增長幅度,并不會依照人為 “計劃”列支的比例發生,最終導致一些納稅戶背負“過頭稅”,而另一些納稅戶卻必須依照稅務部門的“指令”,將稅源留在企業,如此一來,就出現了一方面是不公平地多交,一方面是不合理地少交的局面。

  實際上,“依法征稅,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已作為稅收的基本原則成為《稅收征管法》的法律條款。稅收的“計劃指標”不僅是典型的計劃經濟病,而且是典型的執法犯法。“計劃指標”的設定極易成為地方政府甚至是個人意志為了短期的政績或功利需要的工具,地方政府無視法律規定而干預稅收政策的現象層出不窮也就不足為怪。

  盡管國家稅務總局早已開始研究弱化或取消納稅指標的可行性,以期盡量減少計劃與現實的差距,但要真正堵住稅收黑洞,更需要稅務部門將稅收征管的重點由對稅收任務進行考核轉向對征管質量和執法質量進行考核,惟此,“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的法定原則,才能得到最終的實現。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F1中國大獎賽
《2046》公映
法國特技飛行隊訪華
網游天堂2新增服務器
2005新浪考研大講堂
國慶出游寶典
“十一”繽紛車世界
全國萬家餐館網友熱評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