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要講質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9日 16:10 環球時報 | ||||||||
國內某些地方為了吸引外資,競相優惠,形成惡性競爭,在整體上損害了國家利益 環球時報記者 石華 中國對外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梅松站在辦公室的落地玻璃窗前,指著遠處在建的幾個廠房對記者說,最近一處是“中國第一芯”,中間的是“中國第一屏”,最遠的是“中國第一車”。談起這幾個大項目,身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局長的他非常自豪。他告訴記者,“第一芯”是指生產12英寸芯片的工廠,它代表著世界最高技術水平;“第一屏”是指生產世界上最先進的第5代液晶顯示屏的廠房;而“第一車”則是生產世界著名的奔馳汽車的工廠。 梅松所提到的這3個項目,投資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梅松說:“今昔對比,眼前的景色真是令人難以置信。10年前這里還是一家農場,現在已變成了一座現代化新城。大約1600家企業在這里安下家來,累計利用外資近17億美元,每平方公里的投資密度達到10億美元,今年前8個月實現利稅50億元人民幣。這種變化真是天翻地覆。” 這種傳奇般的故事,同樣也在國內其他地方上演。蘇州城東邊有一個金雞湖,湖邊有個蘇州工業園。建園10年以來,這里實際利用外資69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在這里注冊了66家,園區以蘇州市3%的土地和3.5%的人口,創造了全市28%的進出口額。目前,蘇州工業園區每平方公里投資密度達到15億美元,正在成為長三角上一顆對外開放的耀眼明星。 一北一南的兩個開發區,只是全國對外開放的一個成功縮影。據統計,到今年上半年為止,全國外商投資企業已達到49萬家,實際使用外資5400億美元,現在外企數量還在以每月2000余家的速度增長。與此相對應,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超過7000億美元,全年突破1萬億美元已成定局。在這些閃光數字的背后,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敞開懷抱。 20多年的對外開放為中國帶來了20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如今我國已躍升為世界經濟大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入人心,人們開始認識到協調、統籌發展的重要性,對外開放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引進外資要避免損害國家整體利益 “對外開放的核心是對外資開放,它的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帶來經濟的增長。”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研究員說,地方政府手中能夠吸引外資的資源很有限,主要也就是土地和稅收優惠。因此用廉價的土地和極低的稅收吸引外資也就不足為奇了。 上海某地在金融、交通、電訊、房地產、物流等多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開放。為了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當地政府向投資商拋出了誘人的經濟繡球,除了國家規定的各項優惠政策之外,還給出了多達26項的財政補貼土政策。比如,高新技術企業可從政府獲得多項補貼,數額分別占到企業兩年內實現的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的4%、5%和14%。此外,企業工資發放也不受當地工資總額限制,企業可自行決定職工的工資發放水平。對新引進的大企業、大集團地區總部,政府也將發放同樣的財政補貼。 政府對前來投資的企業實行財政補貼,補貼的錢從哪里來呢?專家告訴記者,答案很簡單,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補貼不過是當地政府對企業實行稅收返還的“含蓄”說法而已。除了中央稅收部分要上繳中央國庫之外,地方稅收幾乎全被地方政府“補貼”給了企業。 這種“優惠”一旦打開閥門,就立刻泛濫起來了。各地競相出臺政策,你優惠稅收,我財政補貼;你優惠廠房,我優惠地價;你解決戶口,我干脆給企業高管人員送公寓。最終各地都拉到了投資,都成了對外開放的先進典型,地方經濟發展了,規模壯大了,但稅收、土地卻在大量流失,政府安排的銀行貸款甚至出現爛賬,地區生產總值雖然在數量上有所增長,但這種增長的成本也非常高昂,有的地方甚至被引進的項目拖住了發展的后腿。 專門研究對外開放質量問題的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小蒂教授說,圍繞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地方政府用心良苦,嘔心瀝血,都是出于發展當地經濟的善良愿望。但是各個地方為了引來外商投資,各自為政,競相優惠,一再超出國家政策規定的界限,在有限的外資面前,形成惡性競爭,從整體上損害了國家利益。這就形成了經濟學中所說的“合成謬誤”,即每一個地方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但綜合起來對國家卻是不利的。僅就稅收來說,外企每年因此至少流失好幾百億元人民幣的稅收,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 引進外資應用綠色國內生產總值來綜合考評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發現,不論是東部沿海地區還是西部省份,政府官員一聽說能夠引到外資,無不為之興奮不已。在他們看來,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是讓一切經濟難題迎刃而解的靈丹妙藥:招商引資每增長10%,經濟就可以增長8%,如果引資增長50%,經濟增長就可達到40%。這樣也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對任何一任官員來說,這個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尤其對于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成為地方政府改變貧窮落后的“法寶”。2003年,印尼某集團與國內西南某省區政府達成投資協議,在當地建立3000萬畝速生豐產林。外商負責技術指導并無償提供種苗。農民種樹不拿一分錢,只要出勞力,就能賺到錢。而成林之后,外商還將在當地建立紙漿廠和造紙廠,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然而這個看似對當地經濟發展極為有利的項目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3000萬畝的速生豐產林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不歡迎的桉樹林。研究人員指出,作為外來樹種,桉樹水土保持效果和自我更新能力極差,對當地的原生物種有極大的破壞性。大面積連片種植,很容易導致土地貧瘠,原生物種衰減、退化等嚴重的生態危機。但是在專家們的極力反對下,當地政府還是對此項目大開綠燈。 類似的例子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由于東部沿海地區在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之后,加大了對污染企業的治理力度。不少污染嚴重的外商投資企業不得不進行搬遷,它們便把目光落到了西部地區。由于西部地區總體來說嚴重缺乏資金,不少地方政府為了眼前的經濟增長而忽視長遠利益,對外資進入的門檻極低,結果導致許多污染嚴重的外資企業紛紛趁機轉移到西部地區,而這種投資帶來的環境損失往往要十倍百倍于投資額本身。 梅松告訴記者,在經濟發展初期,付出一些成本是必要的。但國家經濟有了一定基礎之后,就需要明確產業規劃,按產業來招商。要勇于對污染嚴重、技術含量低、占用資源多、市場前景差的投資項目說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招商引資,最終只會自食苦果。 如今,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提出了綠色國內生產總值概念,希望通過這種指標,能對地方政府不考慮生態后果的開放與招商沖動有所制約。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是綠色國內生產總值的積極倡導者。他強調,國內生產總值是單純的經濟增長觀念,它只反映國民經濟收入總量,不統計環境污染,不統計生態破壞,不反映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綠色國內生產總值則力求將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統一起來,綜合性地反映國民經濟活動的成果與代價。 一旦實行綠色國內生產總值統計方法,用當年的生產總值扣除環境損失,必能更科學地考核官員的政績,有效地杜絕損害環境的開放與招商引資。 對外資開放的同時要重視對內資開放 據專家統計,目前,在國內80多個行業中,對外資開放的行業約為60個,對民營企業開放的約為40個。重對外開放輕對內開放,不僅影響了內資企業的發展,也使國民經濟增長受到影響,經濟也不能做到平衡與協調發展。 浙江和與其相鄰的某省都位于東部沿海地帶,都是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兩省面積都是10萬平方公里,資源狀況相似。但是有一個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浙江對外開放程度比鄰省低,但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卻比鄰省高。 浙江的這個鄰省每年吸引的外資都很多,對外開放的力度也比浙江大。特別是2003年,該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到158億美元,占全國吸引外資的30%,成為全國吸引外資最多的省份,外資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002年的19%上升到2003年的21%。對比而言,浙江省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雖然也在增長,但外資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卻從8%降到了7%。盡管如此,浙江省的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卻一直高于鄰省。尤其是這兩年來,浙江省的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這個相鄰省份40%以上。 張小蒂教授告訴記者,浙江沒有鄰省對外開放程度高,但是浙江的民營經濟比鄰省發達,對內開放程度高,這是浙江人均收入高的原因所在。最近兩年,浙江省民營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5%上升到52%,正是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全面促進了浙江省的發展,促進了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廣大的浙江人民從對外開放中取得了好處,但更多的是從對內開放中取得了實惠。 張小蒂教授認為,提高開放質量,不僅包括對外開放,而且包括對內開放。從浙江的經驗中,我們應充分意識到對內開放的重要性。在各地投資饑渴的情況下,尤其要注意對內開放的問題。各地樹立科學發展觀時,也要樹立科學的開放觀,把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統一起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