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中瑞中馳兩大民營財團總裁“短命”之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9日 14:38 《浙商》雜志 | |||||||||
《浙商》雜志相關報道:
3個多月之前,曾有人猜想:兩個總裁誰更優秀,誰更適應溫州,誰能把溫州財團引向成功。顯然,如今要解的“謎底”已不是這些了—— 本刊記者 徐王嬰 兩大財團成立時的風光與熱鬧場景仍記憶憂新,卻聞高薪聘請的兩位總裁先后離去。為什么? 中瑞財團聘請的總裁精通英文、俄文、日文三國語言,熟悉和了解國際貿易規則、有過上市公司高層管理經驗。而中馳財團總裁,則來自于中國改革開放更前沿的陣地——深圳,有過多年大企業獨立運作的成功經驗。 兩大財團,在股權結構上著明顯的差異——“中瑞”是九大股東均分股權,因而曾經被評價為更具現代意識,更顯示其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離的決心,但有一種說法這是典型的“大鍋飯”,沒人出來承擔主要的風險。中馳財團是“長城”與“華通”各占25%股份,其余5家共占50%股份的級差制的股權結構,曾被認為更現實、更切合實際。但,不一樣的股權結構,卻是一樣的結果,兩個總裁都在“蜜月期”內撤離。 職業經理人與兩大財團的老板,孰是孰非?這不是簡單的是非題,也沒有現成的評判標準,而且這種評判也沒有意義。但揭示這一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相信對關心中瑞、中馳兩大財團的人們,以及正在作著相同嘗試的民企,會有所幫助的。 不斷嘗試、不斷總結、不斷突破,是浙江民營企業家們能夠開創今天基業的原因,也是他們超越自我,走向更加輝煌的不二法則。 產業“路徑依賴”:難以逾越的“檻” “他們主要還是搞房地產。因為房地產比較直觀,一進一出,投入與產出比較具像。做起來心里有底。對別的東西,資本運營等,雖然也曾想介入,但他們不感興趣,原因是不懂。溫州人不熟不做的習慣延續下來,自然地還是關心房地產。至于其他的什么理念經濟、概念經濟、智慧經濟,這些東西,他們的感覺是虛無縹緲、無法把握。” 電話中,原中馳財團執行總裁王紹庭先生這樣對記者說。 而中瑞財團的原始發端,據說是來自于一次地產沙龍。后來,取名為“財團”之后,對外宣稱將建立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金融資本結合的一個大平臺。但從中瑞財團當前所觸及的項目來看,依然還是以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當然,客觀上,他們的金融夢想受到了政策層面的影響。 “王振滔總結:每一家都是在本行業內最優秀的品牌企業、總部在溫州,老總思想觀念新,而且,都戴著‘紅帽子’。他說的‘紅帽子’是指老板們都是市、省政協或人大代表,有良好的社會形象及政府關系。”這是有關媒體早先對中瑞的一段報道。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紅帽子”企業家,擅長社會關系與政府關系,往往能夠從中得到更好的資源配置,這客觀上容易使得他們習慣原有的思維模式和發展路徑,而對陌生領域或者沒有社會資源優勢的領域心存疑慮或畏懼。 無論是中馳還是中瑞,要真正地實現產業的突破,游刃有余地整合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金融資本,其路漫漫!
  [1]  [2]  [3]  [下一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