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將擴大內需作為長期宏觀調控方針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8日 09:37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柏晶偉 在9月24日召開的“2004中國當代企業家峰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提出,國家的宏觀調控主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調控主要采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國家的宏觀調控,以及實施從松或從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是為了實現短期的經濟平衡,而不能將其長期化。
本次論壇由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 張卓元提出,現代市場經濟并不是完全放任由市場機制調節的,而是有國家的宏觀調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這樣。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把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這是對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宏觀調控豐富經驗的科學總結,是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世界上許多市場經濟國家,都是把上述四個方面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中外實踐表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很好處理增長與穩定的關系,即既要促進經濟增長,又要保持經濟穩定。從長遠看,在經濟穩定中實現經濟增長,是最可取的也是最快速的。如果片面追求經濟快速增長,不重視經濟穩定,不是在穩定中求增長,就很容易出現大起大落,而大起大落必然帶來生產力的浪費和損失。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調控主要采用經濟和法律手段。這同計劃經濟條件下國家主要運用行政手段調節社會經濟活動有根本區別。宏觀調控,就是主要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經濟過熱或出現過熱傾向時,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反,在經濟過冷或出現通貨緊縮時,實施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目的都是保持經濟的穩定,努力燙平經濟波動的波幅,防止大起大落。有時人們把這種操作稱之為反周期措施,使經濟上升時不要升得太高,而是力求上升時期延長一些,經濟蕭條時不要降得太多,并且延續時間不要太長。由此可見,國家的宏觀調控,以及實施從松或從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是為了實現短期一般一二年的經濟平衡,而不能將其長期化。 張卓元進一步指出,我們如果將我國1998年以來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長期化,似與市場經濟下宏觀調控的功能不太一致。與此相聯系,我們似乎也不應將擴大內需作為一項長期的方針。在發生通貨膨脹或存在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時,能否籠統地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這是值得研究的。比如,2004年,我們可以堅持的,主要是擴大消費需求,而對投資需求則不但不能堅持擴大相反的要適當加以限制,因為從2003年起,我國投資總的已經過熱。 宏觀調控主要是總量調控,即調節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關系,使之基本協調,監控指標主要是GDP增長率、投資增長率、物價上漲率、失業率等。宏觀經濟調控由于首先和主要是總量調控,因此調控權必須集中在中央政府。市場經濟國家調節產業結構等經濟結構主要靠市場機制。我國在確定宏觀經濟調控任務時,除提出要保持總量平衡和經濟穩定外,也列入優化經濟結構。 張卓元認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總量平衡,不能把優化經濟結構作為首要任務,否則不能稱作宏觀調控。同時,經濟結構應是指重大結構,如一二三產業結構,大的區域結構等。按照這個認識,把2004年的宏觀調控說成主要是克服結構失衡問題是不妥當的。具體的結構問題是隨時隨地都存在的,如果這些都要靠宏觀調控來解決,就必然使政府代替市場干預微觀經濟活動,是政府職能的錯位。重大結構是需優化,但首先要解決總量失衡問題,恢復宏觀經濟的穩定和協調,并在此基礎上,逐步解決重大結構失衡問題。 在我國,產業政策常常也作為進行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政策來運用。這是一個很復雜且在經濟學界頗有爭議的問題。對此,張卓元認為,過去,由于政府制定和實施的產業政策在實踐中基本上不起作用,甚至政府鼓勵的產業往往發展不起來,限制的產業則發展得很紅火,使得不少人懷疑產業政策的有效性。考慮到中國擁有強大的國有經濟和數額超過年GDP的國有資產,政府的經濟職能一直較強,政府常用產業政策來調整產業結構,所以,宏觀調控除了主要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外,還可運用產業政策,在實現經濟總量平衡的同時,改善產業結構,加強薄弱環節,約束某些產業的過度擴張。但政府的產業政策是否有效,主要看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是否符合國家的長遠發展戰略,是否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平穩和較快發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