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武:我們需要國營 還是需要“還產于民”3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7日 17:08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職業經理人制度能救國企? 郎咸平最近的文章談到信托責任和職業經理人制度問題,他以青島啤酒(資訊 行情 論壇)為例說明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優越性,并也行得通。 分析青島啤酒這一個案能告訴你什么呢?2001年以后其業績改進到底是因為什么?我們千萬不要從中得出另一個“要想成為好作曲家需先把眼睛弄瞎” 的結論。 郎咸平以2001年青島啤酒掌門人從彭作義換成金志國為例,說從那以后青島啤酒業績和H股股價都有了大幅提升,說那證明青啤采用的職業經理人制度是多么優越,認為這是青啤比海爾越做越好的根源所在。—— 這個結論非常勉強。其實,他并沒界定清楚金志國與張瑞敏作為職業經理人有什么差別,那些我們暫且不管。但是,在他與學生合寫的文章中他們并沒證明:從2001到2003年青啤的業績改善是由“金志國作為有信托責任的職業經理人”這個“因”造成的,特別是由“信托責任”造成的。當然,他們更沒證明是“信托責任”在金志國這里管用,而在海爾的張瑞敏那里不管用。 嚴格講,青島啤酒的業績和股價改變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彭作義在全國進行大規模的舉債收購,收購了很多各地的啤酒廠。到了2001年,青啤在全國各地有生產基地,啤酒差不多可在各地就地生產,不再需要遠途運輸,成本就節省了很多?梢哉f,這為2001年以后青啤業績提升作了很好的準備。而美國AB公司等外資啤酒企業只能在幾個地方設廠,要遠運到其它地區銷售,長途運輸使其成本相對很高。在這種情況下,1990年代青啤在全國收購所掌握的生產網絡對AB等外資啤酒企業來說,吸引力太大了。于是,AB公司開始與青啤談判,談判的結果是,青啤在海外(如美國)銷售的啤酒可直接利用AB在海外的生產廠地生產;而AB公司在中國的藍帶啤酒也可在青啤的各地生產廠就近生產,然后貼上藍帶的商標。顯然,如果沒有彭作義的大規模舉債收購,或許青啤根本就不會有這些合作機會。青啤2001年后的業績提升或許跟AB公司進一步參股也有關系。 過去兩年青啤在香港H股的股價確實上漲不少,但我們不能忽視同期間所有H股股價都在上漲。在美國以及其他國家有那么多新的中國概念基金公司于過去兩年建立,大家都想買中國股票,而且2003年是全球新興股票市場過去幾十年里上漲最多的一年。當海外基金加大對新興市場的投資時,分到投資中國的比例也會很多,他們投資中國股票的主要途徑又是香港H股、紅籌股和B股。這樣一來,水漲船高,青啤的H股不上漲才怪呢!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