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齡調整 政府這一舉措究竟讓誰得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7日 10:10 南方都市報 | |||||||||
作者:高昱 前不久,國內各媒體報道了政府考慮推遲退休年齡的消息。不管是“人力資源浪費”,還是“對勞動者鼓勵不足”,都算不上調整退休年齡這一公共政策有說服力的理由。事實上,凡有社會經驗者從最簡單的邏輯就能推斷出這樣的結論:社會中為數最多的國有企業職工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希望早點退休,最希望延長退休年齡的是習慣并依賴自己職務獲取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目前還受該項退休年齡制度影響的主要是三類人:政府公務人員、事業單位員工和國有企業職工。除了少數具有壟斷性質的企業之外,絕大部分國有企業都已經或正在經歷改制和“減員增效”,除了下崗之外,一個普遍操作形式就是提前退休。如果他們推遲退休年齡,不僅自己要繳納更多的養老金,更意味著享受福利的時間縮短了。一方面打破終身雇傭制的“鐵飯碗”,企業有自主解雇職工的權力,45歲左右的員工很容易下崗或內退,一方面又延長退休年齡,到60歲之后才能領取退休金,對這些曾經為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國有資產的普通人來說,無疑于雪上加霜。 相反,政府官員和由公共財政養活的事業單位員工卻可能從中獲利。由于手捧“金飯碗”,他們不用擔心下崗失業,那么飯碗自然越牢固越好,時間越久越好。對他們來說,在位和退休的差別幾近霄壤:只要在位,職務消費、灰色收入應有盡有,而只要退休的文件一下來,過眼云煙,人走茶涼,這其中的落差自不待言。 目前,中國現收現付式的社會保障體制——即用今天的工人所繳納的保險金來支付今天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確實出現了巨大的缺口,據官方公布的數字,現在每年的養老金缺口有1000億元,而每推遲退休一年,據說全國養老統籌基金就可增收40億元。雖然依舊無濟于事,但這或許已經是推遲退休最能拿得上桌面的理由了,但早在去年兩會期間,吳敬璉和林毅夫就聯合提出,在中央政府向各級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劃撥國有資產之前,應首先切出足夠的國有資產(包括國家在國有控股公司中的股東權益)過戶到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會,用以償還國家對國有企業老職工的社會保障隱性負債。如果按照斯蒂格利茨“社會主義國家企業中,不被解雇權就相當于產權”的觀點,由產權變成債權,劃撥國有資產歸還國家對老職工社會保障基金欠賬,已經算是退而求其次了,但就這樣的一個建議,迄今沒有“福澤天下”,相反一邊是國有資產大量被攫取,一邊是養老金越欠越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