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貧富問題暴露大學教育正在影響式微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3日 11:13 南方周末 |
作者:曹林 作為思想和創新的倉庫,大學校園里的革新曾經能迅速地發散到社會中,影響社會價值觀。而在當下,這種影響似乎正在倒流:社會一打噴嚏,大學就會感冒,大學正承受著社會問題的“傾銷”,比如在貧富差距問題上。 開學之際,新華社以西安為例,對“校園貧富差距現象”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學校園里的貧富差距問題日益突出:經濟條件好的學生花錢大手大腳,穿名牌、用手機,貧困生卻要靠到處打工維持學業和生活,大學生開始流行以貧富劃分交往群體現象,日益突出的貧富差距現象給大學生心理成長造成沖擊,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也使校方的學生管理面臨難題。(新華社西安9月5日電) 無疑,這一切是社會問題在大學校園內的投射。在貧富差距問題上,大學不但未能成為問題解決的引導者,反而成為問題的“傾銷地”,這深刻地暴露出大學教育影響的式微:在社會問題的沖擊面前,大學不能保持獨立的價值判斷,不能以自身確立的價值標準來整合學生們貧富差距的原初身份。 當下高等教育的經濟基礎仍是一個個單獨的家庭,家庭有貧富差距,來自家庭、從家庭獲得經濟來源的學生也自然有貧富之別。大學與社會在這個問題上的區分在于:社會人得直接赤裸裸地面對著貧富差距這個既成現實,而大學能通過自身一套獨立于社會的價值判斷來整合貧富差距的原初社會身份,祛除貧富差距的影響,在平等的“大學生身份”下站在平等的心理起點上進行競爭。 有一套獨立于社會并重新整合學生身份的判斷標準,這是大學公平教育的核心所在。 大學教育一般是通過學習知識能力的強弱、思想的厚薄、道德品質的高低這些標準的設立來重新整合學生的身份,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不管你進大學之前的身份是什么,不管你的家里有多少錢,老爸當多大的官,也不管你來自什么大都市,在大學教育下,都面臨著同樣的標準:學習專業知識,修養道德品質,沉淀人文思想。在這些方面做得越好,也就越能得到賞識,越能獲得別人的尊敬,越有榮譽感———正是在大學教育這種價值體系的牽引下,原初那些帶著不平等烙印的身份被消解了。 在西南聯大時期或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大學中,學生的貧富差距現象肯定也是存在的,高消費者與貧困群體也是并存的,可那時候校園內客觀存在的貧富差距并沒有成為問題,是因為大學教育有足夠的影響力把大學生都牢固地凝聚于“好好學習”這個價值標準下,“貧富的對比”處于非常弱勢或者被人蔑視的邊緣地帶。 而如今校園內的貧富差距現象成為問題,深刻地影響到了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這表明大學教育的影響力已然式微到失去整合大學生原初身份的地步了:進入大學前自身原初的社會身份是什么,大學里也要赤裸裸地直接面對同樣的身份!皩W習好就能獲得尊敬”這個大學教育的標準已然日益瓦解,“學得好,不如有個富爸爸”、“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標準潛滋暗長。 大學教育的影響力、啟蒙力式微,不僅表現在校園貧富差距問題日益突出上,還表現在大學生傳銷熱這些問題上——昔日引導和凈化社會的大學,本身已經成為社會問題的一部分。 而解決這一切問題的根本只能在于重建大學教育的權威,讓那些被邊緣化的價值標準重新影響大學生的身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