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才想起專家遲不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1日 10:08 中國經濟時報 | |
-練洪洋 豪華游輪將進青海湖的消息傳出后,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近日,青海省政府下達“暫停令”。青海省政府辦公廳湯宛峰處長說:“……暫停修建,來聽取專家的意見,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政府科學決策的態度。”(見9月20日新華社消息) 輿論真給青海方面出了一道難題:繼續修建,即使有“專家”意見支持,也肯定過不了全國輿論關;停止修建,這艘斥資7000萬尚未建成的豪華游輪要怎么處理?萬一真不能上,可就虧大了。對于總人口才500多萬,貧困人口就過百萬的全國最貧困的青海省來說,這種投資失誤所造成的浪費難以讓人坦然面對。 項目已經上了,眼看就要完工了,到這個程度,再停下來“聽取專家的意見”,還說是什么“科學發展觀”與“科學決策的態度”,人們不禁要問:這“決策”何來科學?為何在決策之前就忘了專家?就不能好好地聽聽專家、群眾的意見呢?到了“出事”之后才想起專家,再來走回頭路,這“學費”交得也太冤了吧?! 可惜,這種現象并非青海獨有,國內有不少地方政府投資大項目說上馬就上馬,群眾等到拆遷了才知道有這個項目存在。當項目被社會輿論關注了,受到廣泛質疑甚至批評之時,人們才發現這個項目在其決策之前,根本就沒有通過充分的專家論證和積極地采納民意,所謂“拍腦袋工程”是也。別的不說,連北京奧運會場館建設,都暴露出不少類似問題。 “拍腦袋工程”流行,原因是許多地方政府并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不懂如何(或不愿)進行科學、民主決策,或者地方行政長官過于相信權力出智慧,甚至還存在以權謀私的嫌疑——美國的反腐專家蘇珊在《腐敗與政府》一書中提到:腐敗的官員總是鐘情于資本密集型的公共項目和公共投資。 當然,也有些項目決策之前是請了專家,不過,那些都是觀念先行的“偽專家”、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傀儡專家”,獨行特立、敢說真話的專家沒人請,即使請了,他的意見也沒人聽。就像奧運主場館“鳥巢”決策之初,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干峙一直反對,投票時他寡不敵眾,直到四院士上書國務院。由此看來,“專家論證”有時也靠不住,還需要其他制度保障。 政府大型的投資項目,不論其實質正義如何,都必須符合程序正義,這是法治之下的政府應該做到的。在政府投資上,其程序正義應該包括:項目投資首先必須得到公眾許可(人大審批),且其決策是科學的、民主的、公開的、受監督的。如此,即使到時投資失誤,政府也不必負什么責任,公眾也不會怨恨政府。 那種工程出了事才想起科學決策、民主論證的錯真的不能一犯再犯了,代價太大了,百姓真經不這折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