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遲退休與道德赤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0日 15:38 《環球》雜志 | |
郭松民 198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M.布坎南在他創立的公共選擇理論中,從一個全新的角度重新詮釋了政府行為:擔任政府公職的都是些有理性的、自私的人,其行為可以通過分析這些公職擔任者在其任期內面臨的各種誘因而得到理解。 布坎南指出,國家不是神的造物,它并沒有無所不知和正確無誤的天賦。因為國家仍是一種人類的組織,在這里做決定的人和其他人沒有什么差別,既不更好,也不更壞。由此出發,布坎南得出結論:當政府中有權作出決定的人面臨誘惑必須在若干取舍面前進行選擇時,他們將更愿意選擇那種能為自己帶來更多好處的方法。 最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在考慮延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以減輕“白色浪潮”對社會養老的壓力。這一“創意”在客觀上為“公共選擇理論”提供了一個頗為典型的案例。 推遲退休,臺面上的理由是隨著社會的老齡化,養老金出現了缺口。依照有關官員的計算,現在每年的養老金缺口有1000億元,每推遲退休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就可增收40億元。這個理由看起來無懈可擊,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養老金不足,國家可以通過開辟新稅源以及其他方式籌措資金來彌補,為什么一定要用推遲退休的方式來解決呢?答案就要從這個方案的受益者當中去找了。 擔任各級、各類領導職務,手握實權的官員們,應該是這個尚未出臺的政策的最大受益者,這一點可以從“59歲”居然能夠成為一個“現象”就可以看出概略。對“領導”來說,“在位”和“退休”的差別幾近霄壤:只要“在位”,大量的“職務消費”,說不清道不明的“灰色收入”,發號施令時的快感以及被下級和有求于自己的人眾星捧月似的包圍著時的眩暈感,都能帶來極大的心理滿足。而只要退休的文件一下來,這一切都會像過眼云煙一般統統消失。這其中的落差,除非親身經歷,別人是很難體會的。 更糟糕的,在中國做官做久了的人,往往除了做官就別無長技。恰如一個裝月餅的盒子,無論怎樣鑲金嵌玉,但除了裝月餅,并無他用。退休之后,人走茶涼加百無聊賴,這種景況,用“凄涼”兩個字都很難形容。所以在這個群體中,自發的推遲退休活動早就開始了:笨拙一點的改檔案,做假證明;聰明一點的則預設后路,搖身一變就成了“董事長”、“CEO”。 除了“領導”,普通公務員和其他由國家財政保底的事業單位職員等,大部分也都應該是支持推遲退休政策的,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退休前的工資和福利都優于退休后,很多部門也有“職務消費”和“灰色收入”,一旦退休,就意味著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的下降。 推遲退休,意味著要繳納更多的養老金,而享受養老福利的時間卻被縮短了,按理說所有有資格享受退休養老金的人都應該反對,但如前所述,“官員”和“準官員”們不會反對,反對的主要是那些“藍領工人”、下崗工人以及那些急于就業的人。 對以體力勞動為主的“藍領工人”來說,推遲退休的效果倒是符合這項政策的本意,即更多的付出和更少的福利。以中國工人的吃苦耐勞來說,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在許多地方,在職人員經常被老板以各種各樣的原因拖欠和扣發工資,而且還很難找到救濟的渠道。不過只要一退休,退休金就可以到社保局去領,而這一塊是被中央上升到“政治任務”的高度,要求必須保證的。對他們來說,退休意味著更加有保證的的收入,他們當然反對推遲退休。 對下崗工人來說,推遲退休意味著領取退休金的時間向后推遲,但生命卻不會隨之順延,這意味著他們有限的財產又被人無情地割去了一塊,簡直是雪上加霜。對于那些急于就業的人來說,推遲退休意味著就業機會大大減少了。這些人有多少呢?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發布的《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白皮書,目前尚有1.5億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有1100萬以上的下崗失業人員需要再就業。 社會保障制度其實是政府對人民的一種承諾。而推遲退休,和當年為了“減員增效”而鼓勵“買斷工齡”一樣,都是政府為了解決自己的難題而讓民眾付出代價。這一舉措無疑會增加政府的“道德赤字”,從政治上來看是很不明智的,絕不可取。 那么,如何才能解決養老金的缺口問題呢?我覺得在這方面,我們不妨效仿瑞典等國家,通過高稅收來進行高度的收入轉移,籌措養老統籌基金。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