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魚事件:京城公關業丑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5日 08:41 新京報 | ||||||||||
連日來,一場“金龍魚事件”在京城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媒體加入這一事件的報道。 參與事件者,算來有六方。9月6日,一則“金龍魚疑涉虛假廣告”的報道突然頻繁出現在媒體,事中三方包括:金龍魚、中國糧油學會、中國糧油學會副會長李志偉。這是一起令人生疑的報道,按照筆者多年來對食品行業的了解和常規的商業邏輯來判斷,作為一家與中國糧油學會有著長期“業務關系”的企業,金龍魚怎會突然遭遇后者出爾反爾式的公開
事件中各方的舉止均有可圈可點之處。在事件的漩渦邊緣冷眼旁觀,有個現象令人驚訝,事件的正主兒金龍魚和魯花兩家企業的負責人一直未現身,替他們在各家媒體間張羅的僅僅是公關公司。在此不妨撇開金龍魚和魯花,先看看公關公司在這一事件中充當了什么角色。 “客戶的利益至上”,這被許多公關公司奉為座右銘。于是,為客戶策劃、制造各種各樣的新聞賣點,開展各式有利于客戶品牌和銷售的活動成為公關公司著力鉆研的道道。鉆得深了,利益至上的指導思想下,未免會有人眼中只剩下客戶而忘了公利。于是乎,追著媒體發稿,見縫插針借事搞事兒,甚至出錢買通媒體發不利于客戶的競爭對手的報道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僅在食品行業,今年初就曾有過某著名乳品企業的公關公司被公安機關查處。法律的教訓雖猶在眼前,但記憶早已淡忘,于是又有了這一次有多家公關公司主動或被動卷入的大丑聞。 丑之一,在于個別公關公司大包大攬,不走陽關道,專走偏門,以諸種暗箱操作的方式替客戶包攬太平,結果越描越黑。“金龍魚事件”持續已經一周多了,至今未見哪家公關公司帶著事主兒(客戶)拜訪各家媒體,進行正面的正式的信息溝通,而對媒體從業者個人的私下相約的行為卻接連不斷。棄正道走歧路,根本上背離了公共關系的原意,結果只能淪為個別利益的奴隸,給整個行業抹黑,令人扼腕。 丑之二,在于事件中的有些公關公司不是盡心于幫助傳播客戶的真善美,而是熱衷于策劃和散布攻擊客戶競爭對手的信息,制造所謂“危機公關”的事端,以此牟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違背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方式來牟利,既攪亂市場秩序,也陷客戶于不正當競爭的不義。 雖是個別公關公司的陋行,但不能不說是道義上的兩大缺憾,不能說不是令公關全行業蒙塵的丑聞。對于屑小與鬼魅,行正,則不攻自破。是為忠告。 南歌(北京記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