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評:推遲職工退休年齡別光打民間主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5日 07:36 中國青年報 | |||||||||
魯寧 這兩天,“政府正在考慮推遲職工退休年齡”的說法成為焦點。果如是,那些“累”了大半輩子、正眼巴巴盼著按法定年齡退休的工人群體,可能成為直接的利益受損群體。
若置于更宏觀的層面討論,直接的利益受損群體還有兩個:企業和等待就業與再就業的群體。 首先,企業作為市場利益群體,用工成本會普遍上升!吧仙卑齻意思:第一,眾企業直接用工成本上升,因為絕大多數企業里,底薪與員工的工齡掛鉤;第二,企業和員工共同依法繳納的“四金”年限被人為延長,企業和員工雙雙新增一大筆“額外支出”;第三,企業收益與用工成本的增加呈“負相關”關系———老年員工的勞動效率與產出效益,通常不及青壯年員工。 再說等待就業與再就業的群體。在全社會年度可供勞動崗位是個“常數”的約束下,推遲退休年齡,意味著企業自然減員的空間被相對壓縮。而現狀恰恰是,“自然減員”這一塊被包括在每年新增就業崗位這個統計盤子里。 帶“利益符號”的某些專家們正在“教育”公眾,列舉推遲退休好處多多。其中最好的一條,就是退休年齡每推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收40億元。照這個靜態的算法,若退休年齡推遲5年,基金豈不可以增收200億元?問題是,依官方說法,現在每年的養老金缺口有700億元,就算“新增”200億元,依然堵不住那個窟窿。 “白色浪潮”是個事,但于國內現階段的養老金缺口而言,“白色浪潮”還不是主要的事。 我主張,養老金缺口之主要部分,在當今中國的現實國情下,該由政府買單。其來源可分為三個主渠道:一,將“國退民進”中所置換的國資首先用來抵沖養老金歷史欠賬;二,余下的窟窿用財政資金填平。去年的缺口是700億元,去年的財政收入是2.5萬億元,兩相對照,缺口不過占到年度財政收入的3%。只要少搞些公款吃喝、少上些政績工程,辦法應該是有的;三,從現在起,把全國即期發生的依法該收繳的養老金都收起來,做到既還清舊賬,又不欠新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