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狀元碑”的詫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4日 12:58 南方都市報 | ||||||||||
作者:潮白 前天,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和北京安定門街道簽訂共建協議,啟動了國學文化社區建設項目,內容之一是在孔廟內豎立高考狀元碑:把恢復高考以來省級狀元的名字都刻在那兒,以“開展狀元文化的學術研究”。
消息令我感到詫異。去年在采訪全國兩會間隙,曾經拜訪過北京孔廟,印象之中,那是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其這重身份,該不該立狀元碑乃是一個其次的問題,能不能立在孔廟則是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套用人們常常質疑的一句話:北京孔廟是安定門街道的孔廟,還是全國的孔廟?這里面的潛臺詞實際上是:北京孔廟不過屬于安定門街道的轄區而已,他們有沒有權力在里面隨意添加什么。 北京孔廟始建于元代,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院內的進士題名碑已有198座,另外還有康熙年間江蘇金壇貢生蔣衡歷時12年手書的、共63萬字達189塊十三經碑,以及康熙御書的大學碑。在國學文化社區建設者看來,他們要立的碑至少與那些進士碑是一脈相承的,也就是說,科舉狀元與高考狀元在本質上并沒什么兩樣。這個觀點如何且不去非議它,但如果要“挖掘和弘揚”狀元文化的話,原碑上的5萬多名進士夠忙活的了,干嗎要扯上今天的學子呢?倒是人大孔子研究院的一位彭姓教授說得坦白:“相對于雍和宮來說,國子監孔廟平時的客流量很少,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游客是外國人。有人提出要豎立當代高考狀元碑,是想以狀元文化來吸引游客,是一種經濟運作方式。” 明白了,誰都明白了。說到底,是他們覺得那里對現代“游客”的吸引力不足了。立一塊今天的狀元碑,不僅使孔廟“古為今用”,而且就此變成“風水寶地”,使之成為每年高考前考生必到的所在也說不定。去年我在孔廟就奇怪地發現,其中的大殿里居然有中學或小學生在上課,而那一天是雙休日。問工作人員,說是學生在補課。顯然,孔廟在那時已經在被開發和利用了。 由此想到了廣州的中山大學北門廣場。那是入了去年評定的“海珠十景”的,叫做“學府風韻”。天天早晚都路過那里的我,只有在早上沒人的時候,才能領略到那種風韻;在每晚人頭涌涌的時候,則形同集市。不僅如此,被市政府明令禁止的放風箏,被《道路交通法》明令取締的“多人自行車”,在那里卻是大行其道。去年中秋,炒田螺的攤子居然也一檔一檔地熱火朝天,石板地上留下的油污至今仍歷歷在目。看起來,如何真正認識文化場所,對管理者來說還是一個新課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