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大勇氣解決股市問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1日 12:04 經濟觀察報 | ||||||||||
要有大勇氣解決股市問題 過去的三年多,讓人們學會了接受和習慣股市的下跌,甚至形成了“下跌疲勞”。 9月9日,開盤不到半個小時,僅僅2.5億元的成交量,上海股票綜合指數就輕松跌破1300點這一整數關口,創下了自1999年“5·19”恢復性上漲行情以來的新低。這一點位,
對于積弱已久、投資者信心缺失而且開始邊緣化的證券市場來說,任何解釋似乎都屬多余。但還是有人希望推罪于一個明確的誘因。 當天,一份會議記錄被公布。這就是所謂的明確的誘因,這份記錄是本月初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舉行的證監會官員與幾家大券商內部座談會的會議記錄。其中明確傳遞出一些券商和基金公司的負責人對目前股市狀況的擔憂和不滿情緒,他們一致認為1300點是心理底線,一旦突破,整個股市就會“江河日下”。當然,最重要的信息還是“證監會很可能將不再托市救市”。因此,近期盤整得頗為艱難的股市終于放任下跌。 這,應該并不是一個像樣的理由。 事實上,早在2001年證監會就明確表示過“不會以股指為監管目標”。為什么人們還希望政府像對待糧價一樣經常給予調整呢?不能不承認,過去的中國證券市場甚至股票價格走勢上烙下了太深的政策印記,以致有了經濟學稱之為的“路徑依賴性”,投資者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將事關證券市場發展、規范的政策、制度、法規等均以“利好”或者“利空”這樣簡單、定性的詞匯來解讀,總是習慣地誤認為監管機構主要職責就是調控市場。習慣的力量真是難以估量。以致于每每股市大跌便會擠壓出要求政府干預的期望。 最近幾年來,證監會在證券市場的法規建設、制度建設等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股市中過度投機、“圈錢”盛行等狀況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為證券市場的基石——上市公司的質量逐步提高;伴隨著近年來“超常規”發展的基金公司以及QFII的進入,投資者隊伍得到了很大的改變;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證券市場氛圍開始形成。這樣的努力,部分地解決了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 但與此同時,證券市場整體狀況卻還在惡化。其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下降,過去沉淀下來的諸多問題充分、集中地暴露出來。并且,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就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群體淪陷”:券商整體面臨的早就不再是虧損而是生存問題;基金公司在經歷了短暫的幸福時光之后也開始了艱難時刻;普通投資者則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深度虧損之后,大部分對股票投資失去了興趣;而去年抱著濃厚興趣進入的QFII們,采取的也多是觀望態度。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對比?什么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我們認同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的說法:“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對股市的定位。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政府的定位是股市要為國企融資服務,這種定位所設定的制度安排有很多根本性缺陷,只有抑制這種缺陷才能夠解決股市問題。希望端正政府對股市的看法,應對股市重新定位,糾正以往不恰當的制度安排,包括股權分置的問題。” 而從微觀層面上來說,我們認為必須解決幾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包括股權分置、股市過度融資、建立合法的資金通道等。這些方面的問題都是公認的嚴重影響股市健康發展的因素。 當然,我們也認識到,這些的問題由來已久而且不是一個單一部門能夠做到的。除了股市融資過度的問題基本能由證監會解決外,股權分置問題更多地需要國有資產的管理部門來解決,而合法的資金通道尤其是券商的正常融資則必須放到整個金融體系內來解決。 目前的股市,已在一定程度上吻合了兩年前有學者提出的“推倒重來”的標準,但就此推倒重來、重建“完美市場”可能也還是夢想。務實的方案應該是在現實的基礎之上由所有市場參與者共同商討來完成,任何一個方面都要盡到自己的義務。 股市是反映一個經濟體發展狀況的鏡子,當中國改革進入攻堅時期,各領域的改革矛盾糾纏在一起,對改革推進的疑慮必然在股市中得以體現。所以,如果我們正視中國改革的艱巨性,我們就能正視當前股市所遭遇到的挫折,隨著改革的推進,我們需要用改革的艱巨性充分過濾盲目樂觀帶來的股市虛假繁榮,也需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以驅散股市低迷的陰霾。10年前,吳敬璉曾提出過“股市需要大智慧”,現在看來,要解決目前證券市場的問題除了大智慧,更需要大勇氣、大境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