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化論爭”:國企產權改革不可終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7日 19:26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張文魁 郎咸平先生關于國企改革的最著名的“論斷”就是:產權改革是不做研究的人拍腦袋想出來的,造成了很大禍患,所以應該停止國企的產權改革。由于郎咸平先生很喜歡強調自己是經過了美國名牌商學院嚴格的科學訓練,治學嚴謹、推理縝密、說每一句話都有數據支持,而國內多數學者卻不是這樣,所以不少人對郎咸平先生的這個“著名論斷”信以為真
任何對中國改革歷程和改革決策過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國企產權改革并不是某些人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全國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后而確定基本方針。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國企改革是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高度結合的產物,是黨和政府集中集體智慧的結果。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期,黨中央就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但對國企改革的方向是看不清楚的,國企改革也在探索中走過了放權讓利、承包制與租賃經營、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和股份制試點、中小企業出售及股份合作制等多個階段。因此,關于國企改革這么重大的、嚴肅的方針,絕對不會改變。 的確,在國企產權改革過程中,國資流失現象是存在的。但是實踐告訴我們,只要政策得當,國資流失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防止的,而且國資流失的現象在現實中也越來越多地得到糾正和克服,毫無根據地夸大國資流失現象、以國資流失為理由來終止國企產權改革,都是不允許的。 國資流失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國資交易不公開、不競爭。但是,只要實行公開性、競爭性的國資交易程序,國資流失是可以有效避免的。關于國資流失的爭議,其實還涉及到對國資質量的判斷以及對改制成本的支付。許多國有企業在帳面上有幾億的國有資產,其實,那幾個億的國資有可能許多是幾年都收不回來的應收帳款或者是在倉庫里放了幾年的存貨,是大量的不良不實資產。另外,改制時還要進行職工身份轉換、剝離非經營資產、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實現社保并軌,等等,需要支付巨額的改制成本,而目前由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沒有建立起來,比較普遍的做法是用本企業的國有凈資產來支付改制成本,所以大量的資產都在這個過程被抵扣掉了。而郎咸平先生是如何得出國資被侵吞很嚴重這個結論的呢?他說:海爾這樣的企業都是如此,隨便找幾家都是如此,其他企業的情況可想而知。難道這就是經過嚴格科學訓練的嚴謹推理方法? 由于國企改革也帶有一些意識形態的色彩,俄羅斯可以說是一部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但根據我對中國國企改革政策的理解以及對國企改革進程的觀察,中國不會“俄羅斯化”。俄羅斯實行的是“大爆炸”式的私有化,在缺乏充分討論、充分準備和充分共識的情況下,匆忙地進行“券面私有化”,實際上是將國資分掉。而中國國企改革進行了長期探索、實踐和充分討論,也根本不是把國資分掉。中國的國企在進行產權改革的同時,非常注重改制后企業如何發展壯大、如何一并解決社會保障、妥善安置職工等問題,這是俄羅斯根本無法相比的。中國一些民營企業或者一些原國企高管通過改制而積累了財富,如果沒有犯罪、沒有掠奪國資,而是靠盤活國資而積累了財富,那我們就千萬不能“仇富”,反而應該祝福他們,希望他們的財富能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作貢獻,因為他們根本不是俄羅斯的“寡頭”。 由于國企改革非常復雜、非常艱巨,是學術界普遍關心的問題,所以許多經濟學家都對這個問題進行學術研究,也有過學術爭論。但是這一次爭論遠遠超出了學術邊界。如果你自己超出了學術邊界,那么還用“學術尊嚴不容踐踏”、“學術自由不容侵犯”來對付別人,是不應該的,這樣做是對學術尊嚴和學術自由的濫用。應該說,由于經濟學家在中國受到了不正常的追捧,一些經濟學家不僅僅是個學者了,而是成了公眾人物,他們說的話會產生社會影響力,所以更應該自重。在以學者的方式進行研究、以學者的身份對社會發表言論的時候卻應該有超乎尋常人的理性。 總之,改革進程中的確有陰暗面,但是我們對待陰暗面的辦法絕對不是停止改革,而是要靠進一步改革來克服陰暗面。要通過法治、憲政等方面的改革來防止“權貴市場經濟”、建立“好的市場經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