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站不宜以企業名字命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3日 07:15 中國青年報 | |||||||||
樊松雙 據《深圳商報》報道:近日,不斷有深圳市民反映,乘坐公共汽車時,發現有些公交車站改了名字,一些諸如“富士施樂專賣店”之類以企業名字直接命名的站牌頻頻亮相,讓他們很不適應,有的甚至以為自己坐錯了車,下錯了站。這種公交站牌以企業命名的現象,在國內其他一些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有意見認為,公交站牌日漸商業化,是市場化運作的表現,其好處是增加了相關部門的收入,減輕了政府的負擔。其實,公交作為公共事業,其主要功能是為群眾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務,而不是創造利潤。我們衡量公交站牌“下海”的得失,不能只看增加了多少收入,而應該把“是否維護了乘客利益”放在首位。 站牌變來變去,不符合人們的習慣,往往令人很長時間“找不著北”,不利于人們方便乘車。并且,企業也有興衰,今天這個企業有錢,站牌就用它的名字;明天那個企業有錢,站牌就用另一個名字,不亂才怪呢。像深圳“蔡屋圍”這一站,甚至改成了“某某大廈”和“某某書城”兩個站名,估計是兩個企業都出了錢。如果出錢的企業再多一些,會不會出現一個站叫更多名字的現象?一大堆名字讓乘客怎么去適應?同時,亂用企業名字命名站牌,還容易帶來不良的社會影響。試想一下,如果你要去的那個地方突然改名叫“某某性病治療中心”,你會不會感到尷尬? 可見,公交站牌“下海”,對乘客帶來的多是不便和損害。喪失了對乘客利益的尊重,一味妄言市場化,無疑是急功近利的表現。況且,公共交通屬于社會公共資源,某些部門拿公共資源賺錢,征詢民眾的意見了嗎?如果沒有,公交站牌還是先不要急著“下海”為好!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