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一費制聽證會為何頻頻遭受質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1日 12:02 中國青年報 | ||||||||||
記者 李新玲 近一段時間,全國很多省、自治區、直轄市都陸續舉行了義務教育一費制聽證會,“義務教育一費制”7個字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的利益,加上教育本身長期都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使得聽證會的意義非比尋常。但是,從各地聽證會的情況看,與會代表們在擁護這項政策的同時,更多的是建議、質疑,甚至是批評。
“義務教育一費制”這項從農村走向城市的政策,始于2001年,是以治理亂收費,減輕農民負擔為出發點和目的。以聽證會的形式,向社會征詢收費標準和辦法,是一種規范和進步。 那么,本應受到各方歡迎的聽證會,為什么還會遭到各方質疑?分析起來,原因不外乎以下三方面。 “一費制不等于收一次費” 雖然各地對“一費制”所限定的具體范圍不大相同,有的省、區、市是雜費、課本費和作業本費三費合一,有的包括信息技術教育費,但這只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收取全部費用中的一小部分。 一個學生在繳納雜費、課本費和作業費之外,還要繳納名目繁多的各種其他費用,如住宿費、校服費、衛生保健費、校外活動費(包括觀影、學工學農、專題教育)、報紙雜志費、課后托管費、學具費等等,而這些都是教育和物價財政部門核準的學校代收代辦項目。 “看了文件才明白,一費制不等于收一次費”是許多代表發言的第一句話。規定了三費或四費合一,其他十幾項如何收,卻沒有明確規定,這樣的做法,確實易遭質疑。 制定任何政策,最忌諱的就是“留口子”,因為一旦留有“口子”,就等于“網開一面”,讓本應禁止的反而會堂而皇之地變成合理的。 “小頭”和“大頭” 以四川省為例,教育部門公布了兩套收費方案,從小學到初三各年級一費制收費標準一套是從185元到460元,另一套是從160元到395元。其他省、區、市也基本是在這個范圍之內,但是每個家庭在一個學生身上的教育投入遠遠不止這些,幾百元只是教育支出中的“小頭”。 除了上面列出的代收代辦項目,在城市中的教育投入“大頭”就是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的擇校費。“名校辦民校”早已是一種潮流和事實,從小學到中學,幾乎無一例外。從最早為了補充辦學經費不足進行的公辦校改革,到后來號稱為了滿足更多人選擇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所有的理由都助長了公辦民助校數量猛漲、收費猛漲、在校人數猛漲。 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幾乎所有重點校的初中部都是公辦民助校,孩子想上重點校就必須繳納已經不叫擇校費的教育補償費。而與之相伴的還有借讀費、存檔費等等。 這項教育收費“大頭”從來沒有舉行過聽證,正因如此,避重就輕的“一費制收費”才遭到廣泛質疑。 公辦校的經費從哪來 在聽證會上,發出質疑聲音的還有那些被稱為“無錢無分上公辦”的公辦校的校長們,他們大念苦經: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學校如何維持發展? 由于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以中央為投資決策主體、縣級財政為投入主體的教育財政體制,而我國約有35%的縣是財政赤字縣,許多縣級財政保證教師工資已經非常吃力。這使多數農村學校在公用經費方面更依賴對學生的收費。 有專家指出,“一費制”標準的制定首先著眼于減輕百姓負擔,治理教育亂收費,而對學校運轉成本考慮較少,收費標準往往低于學校以前的收費。在學校經費出現缺口,而政府補助又不到位的情況下,學校無力改善辦學條件。 天津一家公辦中學的校長說,按照一費制規定的標準,所收學雜費只相當于辦學經費的7%,而其余本應由財政投入的93%,幾乎沒有著落。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財政足額投入,一費制才能真正實現。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