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身份證日本造 富士施樂事件回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1日 22:03 中國經濟時報 | |||||||||
-陳墨 最近,中國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的換證工作正在上海、杭州、深圳、天津、北京和廣州等6個試點城市順利進行。 由于第二代身份證完全采用彩色數碼照片,因而對印制質量的要求很高。來自日本
對任何企業,這都是一件值得高興和夸耀的事情。富士施樂自然也抑制不住喜悅心情。 然而,富士施樂的笑容甚至還沒有完全綻開,便因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僵在哪里了: 8月24日,一篇題為《第二代身份證日本造,國人民族自豪感何在》的評論出現在媒體上,文章作者擔心,“由日本人印制二代證”會泄露中國公民的機密,并將喪失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次日,北京市公安局有關人員通過媒體出面解釋說,二代身份證上的公民信息全部在中國公安機關輸入,不會出現將公民資料交給外界的情況。 這個澄清誤傳的消息并沒有起到正面作用,在新浪網轉載的該消息后面,7個多小時內跟貼多達5535條,其中不乏言辭激烈的反對聲音。 吵得很熱鬧,最終,卻是一名上海交通大學四年級學生,冷靜地點破再簡單不過的問題的實質:“他們(富士施樂)又不是印刷廠,怎么可能是他們幫我們印刷?日方不過是提供機器而已! 與此同時,引發事端的媒體刊文表示,“第二代公民身份證不是日本造”。公安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也批評說,“這是極不負責的新聞炒作”。 至此,戲劇性的一切方才回復平靜。 回頭看,“二代證事件”與曾經發生的“東芝筆記本事件”、“日航服務事件”、“三菱帕杰羅事件”、“松下手機事件”等一系列日企事件的不同之處在于,這件事情的當事人富士施樂徹頭徹尾是無辜的。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應當注意所有事情的相似本質:在對日本企業問題上,一些國人過于敏感、片面,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 單從經濟角度理解,這種現象本質上反映了內資和外資的矛盾,是少數內資企業鼓吹其“外資威脅論”的未必合適的工具。 無論所持工具合不合適,國內對外資問題的新一輪批評和討論卻是現實存在的。 外資的批評者主要觀點是:目前我國為彌補資金短缺而引資的現實基礎已經不存在;外國直接投資是典型的準債務,應納入國家外債監管范圍;多年來,我國引資收益低于引資成本,造成很多損失;外資工作重心應從引進設備轉移到消化引進技術;變優惠政策為開放政策,將“國退洋進”變為“國退民進”;調整使用外資規模,引導投資方向,緩解我國資源緊張的矛盾。 當然,絕不能將這些批評與狹隘的民族主義相提并論。這些意見,對我國進一步調整外資戰略,提升外資質量,促進國內產業技術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均具一定的參考價值。這里且不作進一步探討。 回到內外資企業矛盾問題,事實上,經過多年在華發展,以及當地采購、配套方面的深度合作,許多跨國公司與中國國內企業已經是唇齒相依了。從消極方面說,跨國公司對國內企業也是越來越擔心。 因此,探討誰怕誰是沒什么實際意義的。與其相互擔心、相互防范,不如相互信任、加強合作,以求更大雙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