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價格轉讓國資不吃虧?對張維迎的強烈回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31日 21:26 人民網 | |||||||||
相關報道: 張維迎回應郎咸平:善待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網友:余豐慧 8月9日郎咸平教授發表演講指責格林柯爾之后,圍繞如何評價過去20多年來的國有企業改革,對民營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做怎樣的價值判斷,中國經濟學界與企業界引發了一場爭論。8月24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教授就此問題接受了《經濟觀察
8月9日郎咸平教授發表演講指責格林柯爾之后,有4萬多網民參加的新浪網網上調查中,認為郎的文章“一針見血,分析精辟”的超過了90%。而對郎的觀點提出疑問和批評的幾位國內學者,此后則毫無例外地遭到了責難。而這篇文章,筆者之所以用“對張維迎回應的強烈回應”這個題目,一是對張維迎教授采訪內容登出后,不到一天時間跟貼就達400多人。從內容看,90%的網民對張維應教授進行了強烈抨擊,可以說,引起了廣大網民的強烈反響;二是筆者連續看了兩遍張教授回答記者的全文,且不說他如何評價郎咸平教授,對于張教授的有些觀點實在不敢茍同,實在忍不住,確實想強烈予以回應。 到底在國有企業改制中如何出售國有資產?張維應教授說:“即使是‘零價格’甚至負價格轉讓,國家也不一定吃虧,因為很多國企都有很多的負債和職工負擔,這就好比你帶著女兒改嫁和你單身一個人改嫁時的談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看了這些話,真讓人大吃一驚。按照張教授所說的,國有資產在改制中應該無償送給私人,甚至還得倒找錢。這些年,國有企業在改制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剛剛發生的某地把一棟價值2000多萬的樓房作價150元賣掉,一些人利用改制之機大肆鯨吞國有資金和資產,這已經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而作為著名教授,竟然視這些于不顧,主張國有資產“零價格”甚至負價格出售,確實令人百思不解。一些改制企業中的職工,在改制后得不到妥善安排,動輒就被威脅下崗、失業,生活待遇、工資待遇、養老問題等等都沒有得到很好解決。而張教授竟然把辛辛苦苦為企業奮斗幾十年,最后還要面臨下崗失業、老無所依的職工看作企業的累贅和負擔,這就清楚說明張教授站在哪些人的立場上說話了。 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原因是十分復雜的。但是目前的主要問題是賣資產的人賣的資產不是他自己的資產。他可能既是賣者又是買者。作為賣者,他賣的不是自己的東西,作為買者,他是在給自己買東西或者給自己的親戚或者關系人或者給過自己好處的人買東西。這樣一來,國有資產怎能賣出好價格,國有資產又如何不流失呢?張維應教授說:“不能因為會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的可能,就終止國有企業的改革。”我們要說,不能眼看著國有資產成千上萬上億的流進一些私人的腰包而袖手旁觀,不進行制度完善,堵塞流失漏洞,一味地進行所謂的改革。 張維應教授認為:“企業改革、改制的第一危險不是來自國有資產流失,而是來自國家政府部門對私人資產的侵吞。”為了證明他的觀點,他列舉了一些例子。對于這樣一個判斷,我想筆者以及大多數民眾是不會贊同的。我們不排除一些政府部門有一些失信行為,使一些參與改制的私人遭受損失。而目前改制過程中的多數事實是,一些人借改制之機,鯨吞國有資產資金,甚至企業領導還是那些領導,一改制,牌子一掛,這些人竟然成了企業的所有者,大量國有資產流入了自己腰包。作為一個經濟學家,不為在改制過程中如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出建議和對策也就罷了,竟然不顧改制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而提出改革改制的第一危險是國家政府部門對私人資產的侵吞,真是不顧客觀事實的“睜眼說瞎話”。 張維應教授認為:“如果一項變革,能夠使得社會總財富增加,或者說受益者所得足以彌補部分人受到的損害,這種變革就是正確的。因為不這樣做的話,整個社會就會被鎖定在無效率狀態。”他多次強調了只要社會總財富增加和有利于提高效率這一觀點。但是,為何只字不提總財富增加到了哪里?為何只字不提兼顧公平的問題?如果一項改革,確實是社會總財富增加了,但是這些財富都流到了少數既得利益人的腰包,即使到了國家興旺發達,到處高樓大廈,但腐敗泛濫,環境惡化,社會不平等,大多數老百姓仍然處在困境,那么這個社會就要出大問題。老百姓現在對待改革的態度遠遠沒有80年代積極,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一些經濟學家的餿主意把改革帶來的成果給了少數人,特別是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一些國有企業資產資金流進了少數人的腰包,一些人采取不正當手段斂財暴富,而大量職工只有面臨下崗失業的困境。一些企業甚至把大量減員、分流、下崗作為改革成果來總結,作為衡量改革力度大小的標準。總之,一些改革成果落到了少數人的腰包。貧富懸殊的拉大、城鄉差距加劇、東西經濟的懸殊等等,都是明證。黨中央、國務院敏銳地看到了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革必須使大多數人得到好處,改革的成果必須使大多數人得到的思想。難道中央的判斷沒有張教授正確嗎? 張教授一直強調效率,為何不強調公平?如果說改革初期中國最需要的是效率的話,那么,現在最需要的是公平。張教授說:“離開社會總財富的變化,糾纏于分配問題,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我要說,如果不實行一些有利于大眾的分配政策,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必然出現假公濟私和資源流失,改革的果實就會落到特權分子手中。而權力經濟不改,市場經濟肯定不能真正實行公平競爭原則,既影響公平,又影響效率。如果一味強調效率,貧富懸殊進一步拉大,就會引起政治動蕩。從這一點上說,不知道個別經濟學家居心何在。 張維應教授說,要善待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我個人理解,他在這里所說的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主要是指一些企業家。我到要問問,目前到底誰更應該得到社會“善待”。目前的企業家與過去的企業家相比,無論從經濟待遇、政治待遇、社會地位等等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語。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最新消息,國有企業廠長經理工資平均是職工的13.5倍以上,達到35萬元,還不包括職務消費等等;一個個企業家都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有許多社會組織頭銜。我真不知道哪一點上沒有“善待”他們?對于他們進行一些輿論批評,甚至指出他們的缺陷與不足,就是不善待了嗎?而現在真正應該善待的,是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下的農民、下崗職工、低收入階層。 張維應教授說:“學者需要獨立于大眾的情緒。現在只要是罵政府、罵富人、罵企業家,就被認為是有社會良知的表現,只要不罵的或者幫企業家說話的,就被認為是拿了企業好處的,這種思維方式是不對的,對社會有害無益。我們不應該像馬克思批評過的,用妓女的心態看待所有的性關系”。這里張教授借用馬克思的話把廣大網民比作妓女,我們暫且不論。他說,只要是罵政府、罵富人、罵企業家,就被認為是有社會良知的表現。這是在說瘋話。現在到網上看看,哪個人罵政府了?特別是新一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腐敗、懲處貪官的措施;提出了改革的成果要讓大多數人得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思想。這些都深深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人民已經看到了希望所在。你在這里說,人民罵政府,是何居心?是否有意挑撥政府與人民的關系和感情?至于說,罵富人,罵企業家,不在罵與不罵,關鍵在于他們是否有讓人罵的地方;關鍵在于富人取得財富的手段是否正當與公平,企業家取得的地位是否令人信服。 張維應說:“大多數人的意見并不一定代表大多數的利益。鄧小平的許多改革措施一開始許多人都不理解,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鄧小平的改革措施可以說一直被廣大人民群眾擁護和理解。他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受到農民的歡迎,他的“一國兩制”構想受到海外華人、港澳同胞的歡迎;他的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分子的思想,受到了廣大科學家、知識分子的歡迎,等等。小平同志最為尊重人民的意見,他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要看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喜歡不喜歡。 一些經濟學家,流了幾天洋,就把自己打扮的好像對西方無所不知的樣子,動不動拿西方國家如何怎樣作為佐證,殊不知,一些所謂的經濟學家真正到了西方,說不定連飯都吃不上。 筆者還是那句話,經濟學家要珍惜自己的地位,要有責任感和良知。你的地位和學術權威是人民給予的,你要真正以事實說話,為人民說話,為人民服務;不要當某個利益集團的代言人;要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只唯真理,這樣人民才能夠相信你、信任你,你的話語、你的觀點才有分量,才能得到人民的贊賞。你不要嘲笑人民不懂經濟學,但是,你的經濟學觀點在實踐中的效果如何,人民看的最清,感受最深,人民是最終的鑒定人、試金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